三季度以來,美國經濟出現“再加速”跡象,制造業PMI築底回升;中國7月後密集政策出台也推動基本面有邊際改善,PPI和工業品庫存環比修復。往前看,中美各自庫存周期是否能重新補庫甚至走向共振,作爲對價格和需求更敏感指標,對判斷未來周期走向和資產價格尤爲關鍵。但在實際操作中,用什么衡量庫存周期,如何判斷庫存是否合理以及走向,一直存在較大分歧甚至誤解,尤其是本輪中美周期在各個環節存在明顯的錯位和時滯,更加大了判斷的難度。本文中,我們提供分析中美庫存周期相對全面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框架,並系統回答周期走向和資產影響等關鍵問題。

摘要

庫存的分析框架:增速定位位置,需求劃分四個階段;短期受供給和價格影響,但最終仍爲需求的結果

中美庫存周期的指標體系和結構不同,中國主要是與上遊更密切的工業產成品庫存(因此與PPI更相關),美國則有涵蓋生產、渠道和消費各個環節的全社會庫存,二者也都有進一步細分的行業層面數據。周期劃分上,中美都可以用增速定位所處位置,但在向當前價格波動較大時,實際比名義庫存更可靠,因此我們首選實際庫存增速劃分,輔以庫銷比和絕對水平來判斷周期。在補庫和去庫周期,可以進一步疊加需求拆分主動和被動兩個子階段,其經濟與資產含義明顯不同。

美國一個“完整”的庫存周期平均時長約爲3年(主動補庫、被動補庫、主動去庫、被動去庫四個階段)。本輪周期始於2020年8月主動補庫,已經持續39個月,目前所處的去庫階段始自2022年9月,持續13個月,歷史平均13個月。相比下,中國庫存周期受產業政策和結構影響並不完全按上述四個階段演變,且持續時間更長(平均四年)。對比中美,美國的消費和渠道商庫存與中國的工業品庫存更多爲互補關系,而制造商庫存則與中國更多爲同向甚至同質。

影響因素上,庫存短期會受供給和價格變化驅動,但長期與最終還是需求的結果,因此可以綜合從庫存本身(增速、庫銷比、絕對水平等)、價格變化(PPI及CPI)、需求(PMI新訂單、銷售)來判斷庫存未來走向,例如美國制造業PMI新訂單低點平均領先美國制造業名義庫存增速10個月,中國制造業PMI新訂單領先中國工業產成品名義庫存增速7個月。

美國庫存周期:去庫或持續至明年二季度,但各環節差異很大,也存在“滾動”特徵;零售較快,渠道仍高

美國本輪庫存周期始於2020年8月並於2022年9月進入當前的去庫階段,已持續13個月,歷史平均13個月。但與歷輪周期不同,本輪的一個典型特徵是各環節錯位很大,不同環節甚至不同品類(如汽車與其他消費品)存在“滾動”特徵,可能完全不處於同一個階段,要充分考慮這一差異。例如,消費與渠道在疫後強勁需求下一度缺貨但很快補充並走向過剩,制造商庫存因生產阻斷一直偏低,嚴格意義上並沒有明顯補庫,因此去年以來面臨的去庫壓力也沒有消費和渠道大。具體看,相對歷史分位數:1)制造商中飲料煙草、印刷、皮革等已處歷史低位,但機械、化學品等依然偏高;2)批發商中機械、石油、汽車庫存增速依然較高,但家具、農產品、紙制品、電腦外設已處於低位。3)零售商,汽車之前消耗太多故目前還在補庫,但地產周期相關的家具/家電/電子/家居、建築材料/花園用品、百貨商場都已偏低。

我們測算美國整體去庫周期或持續到明年二季度中,剔除汽車後的零售商庫存增速今年7月附近已經开始收窄,批發商預計到明年一季度末,制造商或到二季度末。但需求修復的順序可能反過來,先回落的地產和投資後續可能會領先還未完全回落的消費率先修復。從資產含義看,主動去庫階段,黃金、納斯達克及債券表現最好,工業金屬和原油最差;向被動去庫過渡後,原油和股票領先,避險資產落後。

中國庫存周期:或處於去庫尾聲但也可能持續低位徘徊,除非需求大舉發力

中國本輪庫存周期始於2021年6月,2022年11月進入主動去庫,已持續11個月(歷史平均14個月)。近期,庫存有一定見底跡象,體現爲庫存增速轉正,PPI也不再進一步下行。

目前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前中國工業品庫存處於底部,但能否就此开啓一輪上行周期還需要觀察,主要基於三個考慮:一是扣除價格後的實際庫存並沒有那么低,8月實際庫存同比增速爲5.4%,1996年以來28%分位數;二是庫銷比仍高於此前三輪主動去庫階段的平均水平,8月庫銷比0.54,仍高於2014/2016/2019年主動去庫階段0.52的均值;三是需求的來源對於後續補庫持續更爲重要,目前來看最重要的信用擴張抓手(財政和一线地產)力度有待提振,信貸等領先指標改善持續性也待觀察。換言之,庫存和價格可以不進一步下行,但也可能長期在低位徘徊,例如類似於2012~2016年PPI同比持續54個月爲負。

當然,這其中不缺乏結構性機會。我們構建的庫存景氣度指標發現(兼顧庫存與需求位置與方向),交運設備、專用設備、化纖制造、醫藥制造、煙草制品、儀表儀器、家具制造庫存景氣度較高,即庫存低、需求強。

中美庫存周期的錯位與共振:構建廣義庫存周期的四個階段,美國消費 vs. 中國制造

從中美庫存周期的宏觀聯系看,1)美國消費需求強勁,可以帶動中國制造業補庫,這也是疫情後美國地產和耐用消費品拉動中國家電、家具、電子產品庫存的情形;2)美國消費需求轉弱,這也是我們預計接下來可能的情形,那么中國庫存改善則更多需要依賴內需;3)美國制造業庫存回升,從本輪美國經濟“滾動式”放緩特徵看,也是未來更可能率先修復的部門,但這對中國庫存拉動可能更多是局部的。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構建廣義中美庫存周期,即將美國的消費與渠道庫存視作“需求”,將中國的制造庫存視作“供給”,劃分四個階段:共振補庫(中國內需和外需都強,如2008年金融危機後與疫情後)、共振去庫(中國內需和外需都弱,如2008年金融危機、2014~2016年、去年四季度至今)、中國補庫+美國去庫(中國內需強、但外需弱,如2011年)、中國去庫+美國補庫(中國內需弱但外需強,如2012年)。復盤歷史經驗,中美共振補庫時,中國利率上行,股票和商品提前反彈;其他周期都多爲結構行情,商品疲軟。

前景展望與資產啓示:中國或爲“U”型路徑,非全局性補庫,關注結構性機會(庫存極低或外需結構需求)

當前中國實際庫存可能並不算低,來自美國補庫存的外需拉動可能要到明年一二季度,因此中國庫存的回補更多需要看內需發力的強度和時點,而這依然依賴“對症”政策的出台,主要觀察財政發力程度和一线地產政策放松空間,作爲信用周期开啓的手段(最新的9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延續下行)。

結合目前宏觀環境和政策路徑,我們預計本輪中國庫存和增長修復路徑有可能更多是“U”型,這也就意味着全局的補庫和價格上漲可能性不大,可以更多聚焦結構性較低庫存帶來的價格彈性,如化纖制造、通用設備、電子通信、紡織制造、皮革制鞋、家具制造等;或者美國結構性需求拉動,如芯片法案投資拉動的上遊原材料和工程機械出口,以及一些美國極低庫存下後續需求的修復,如家具/家電/電子/家居、建築材料/花園用品、百貨商場等。


注:本文摘自中金公司2023年10月17日已經發布的《中美庫存周期的錯位與共振》;劉剛,CFA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12030003 SFC CE Ref:AVH867、李赫民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2070008 SFC CE Ref:BQG067



標題:中金:中美庫存周期的錯位與共振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31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