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尤其是耶路撒冷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區,是地球真正的馬蜂窩。

10月7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區武裝組織哈馬斯,不宣而战,突然發起“阿薩克洪水”行動。

短短3小時內,共5000發火箭彈飛往以色列南部區,對以色列鐵穹系統造成飽和性打擊。

不少火箭彈突破防线,命中以色列本土。

滾滾黑煙中,當地民衆徹底失去淡定,四竄逃命。

半個多世紀以來,猶太人還是第一次這么慘。

在被攻擊過程中,不僅隔離牆形同虛設,以色列軍隊也措手不及,有一名少將被對方抓獲,還有幾十人淪爲人質,超過600人被殺死,1800人受傷。

到底有多少以色列人被抓了俘虜,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

以色列當局立刻展开報復,針對哈馬斯組織發起“鐵劍行動”,動員全國,宣布進入“全面战爭”。

這也是半個多世紀以來頭一次。

據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8日上午統計數據,以軍對加沙地帶的轟炸,已造成313人死亡、1990人受傷。

這些數字未必可信,但死傷人數必然每分每秒都在增加。

網絡上各種圖片,战場上屍骸與焦土作伴的慘狀,震撼了所有人的心靈。

此刻,所有的战爭宣傳,所有的叫囂、謊言和仇恨,都是來自那些沒有在战鬥的看客。

爲什么,以色列對攻擊事先毫無察覺,被打得這么慘?

爲什么,哈馬斯突然擁有了這么強大的火力?又爲什么選擇這個時間點自殺式突襲?

也許一切都不是偶然。


01 以色列,前所未有地虛弱 


以色列是1947年,收集全球猶太人而特意設置的國家。

原本,大家都是猶太人,民族成分非常簡單,但很快就出現了問題。

猶太人大致可分爲兩派,極端猶太教徒——哈瑞迪派,普通猶太教徒——世俗派。

哈瑞迪派認爲,以色列是幹擾歷史進程的非法國家,是對上帝的褻瀆,應該被毀滅。

直至今日,他們依然對政府不遺余力地聲討,與世仇巴勒斯坦對以色列的恨意比起來,也毫不遜色。

當初,以色列國父本·古裏安,爲了拉攏這幫人,給了他們很多特權:

不納糧、不納稅,不用服兵役,不用從事生產。

有點像寺廟裏的僧侶,每天只負責念經、喫飯、睡覺。

但他們比和尚多一項技能:生娃。

每天領着政府的補貼,也沒活幹,他們只能瘋狂造人,一家生七八個娃,人口飛速膨脹。

這些娃長大了,也和他們的父輩一樣,天天念經、造人……

父生子、子生孫,哈瑞迪派,由最初的1萬人,迅速增長至120萬,佔全國人口的12%。

也就是說,以色列12%的人口都是天龍人。

而且,目前哈瑞迪育齡女性的平均生育率仍然保持在7.1,對生育的熱衷絲毫未減。

這導致一個問題,以色列非常缺乏勞動力,他們只能收买大量阿拉伯人從事底層工作。

衆所周知,阿拉伯人也是非常能生的。

這批阿拉伯人經過兩三代繁衍,他們的後代都拿到了以色列戶口。

漸漸地,世俗派就感覺到不對勁了。

這邊一大批異族的阿拉伯人越來越多,那邊一大批喫幹飯的假和尚人丁興旺。

真正的國家支柱,普通猶太人的佔比越來越低。

而以色列從英美那邊學來的是選票玩法,按人頭計一人一票。

現在很大一部分選票,都在哈瑞迪派和阿拉伯人手上,導致世俗派的任何提案都無法通過。

爲什么?

世俗派相當於鷹派,堅持發展科技和武備,完成猶太人的復國主義。

哈瑞迪派只關注聖經,拒絕战爭,反對猶太人世俗化,相當於鴿派。

阿拉伯人更不用說了,不可能讓猶太人更強大,然後去打自己同胞。

三者之間的衝突從未間斷。

根據生育力推算,要不了30年,世俗派就會變成少數派。而以色列又是個民主國家,哪邊人多聽誰的。

到時候,什么猶太復國主義,全得歇菜。

外部形勢更加不樂觀。

最重要的,是沙特、伊朗和解,意味着多年來“合縱遜尼派對抗伊朗”的战略已經失敗。

一旦阿拉伯世界整合到一起,與中東這片土地的以色列就會顯得特別刺眼。

世俗派認爲,要解決現在的問題,三權分立的選票制度是行不通了。說不定阿拉伯聯軍打上門了,咱們都討論不出結果。

再加上,這幾年以色列民族主義爆棚,瘋狂轟炸巴勒斯坦。去年半島電視台報道,至少75萬巴勒斯坦人被驅逐出家園。

爲了更好掌控局面,迎合世俗派情緒,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決定推動司法改革:

1.議會可以凌駕於法院之上;2.廢除合理性判斷;3.多數黨擁有法官任命權;4.各部長的司法顧問任命權交給內閣,並廢除其決策權。

簡單來說,就是要徹底廢除最高法院在分權制衡中的作用,在實行多黨制的前提下,讓最高權力成爲贏家通喫者。

這下哈瑞迪派不幹了,今年3月直接鼓動了70萬人上街遊行示威,各地工會組織全國性大罷工。

這是以色列建國以來最大的抗議活動,航空、物流、教育,全部癱瘓。

哈瑞迪派與世俗派軍警打成一團

除了國內反對,白宮對司法改革也強烈反對。

拜登說你這樣搞不好啊,你應該放棄這個改革。

內塔尼亞胡怒了,立刻回懟道:“以色列是一個主權國家,基於人民的意愿做出決定,而不是基於外國壓力,包括來自最好朋友。

爲了表明態度,內塔尼亞胡直接把表示反對的防長掃地出門。

7月24日,以色列議會以64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一項關鍵法案,正式剝奪最高法院的否決權。

對此,國內反對派的抗議活動越來越激烈,雙方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前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警告:以色列正在走向一場內战。

防暴警察使用高壓水槍驅散示威者 來源:美聯社

毫無疑問,這是以色列半個世紀以來最虛弱的時刻。

作爲他們的敵人,巴勒斯坦,尤其是加沙地區,當然不會放過千載難逢的機會。


02 哈馬斯,前所未有地強大


加沙,是地中海東岸的一條狹長地帶。

寬6-8公裏,長40公裏,面積363平方公裏,比中國很多縣城都小得多,卻有着300多萬人口。

它被稱作“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監獄”,是現代人類文明的恥辱。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战爭,加沙被埃及吞並,當地人淪爲二等公民。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战爭,以色列又佔領這裏,採取了更殘酷的壓迫。

猶太人不斷在當地修建定居點,擠壓加沙人的生存空間。

尤其在1982年後,以色列將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大量猶太移民遷徙到緊鄰的加沙地區,阿拉伯區域不斷縮小。

到2005年,加沙比最初縮水70%以上。

當時,巴勒斯坦的法塔赫政府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雙方停火,以色列把軍隊和人遷出加沙。

但以色列玩了個文字遊戲:只歸還陸地,海岸线、陸地邊境和領空的軍事力量,並不撤走。

並追加了一條規則:加沙的上空除了以色列空軍和特許民運航班,其余的一概擊落。

簡單來說,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人,相當於被關在監獄裏,空中、海裏、陸地邊境,全部被封鎖。

不要說貿易,就是外界援助的生存必需物質,都必須經過以色列許可,才能運進去。

2008年,巴勒斯坦產生內訌。

哈馬斯堅持以武力對抗以色列,與法塔赫政府反目成仇,雙方火並。

沒過多久,法塔赫勢力被趕跑,哈馬斯掌控加沙。名義上還屬於巴勒斯坦,實際上已經成了個獨立國家。

對面來了個狠角色,以色列決定更狠,把加沙變成死地。

加沙人想搞農業,以色列就限制用水。巴勒斯坦人想搞工業,以色列就限制進口原料,甚至連關稅都要收,如果對方發展壯大了便直接關閉工廠。

這下,加沙人當然不幹了。

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大大小小武裝衝突不斷,每一次都是哈馬斯及其附庸組織潰敗,直到今天。

從哈馬斯公布的視頻畫面看,他們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5000多枚“卡桑”火箭彈。

同時還出動1000多名武裝人員,乘坐卡車、皮卡、摩托車、推土機、快艇、動力滑翔傘等,趁以軍毫無防備之機快速滲透進入以色列。

問題來了,被封鎖了十幾年,他們哪來的這么多武器裝備?

很明顯,這一次哈馬斯背後有“大哥”的支持。

有人認爲,表面上,哈馬斯的金主是敘利亞和伊朗,真正的幕後主導者很可能是俄羅斯。

這次衝突,實質上是俄烏战爭的外溢。

自俄烏战爭爆發以來,哈馬斯始終站在支持俄羅斯的立場,並多次派出代表團訪問俄羅斯。

而俄羅斯正好在烏克蘭战場舉步維艱。

最近,烏克蘭战爭中最激進的美國、英國、德國都有表態:

美國用於支持烏克蘭的資金即將告罄,僅剩不到60億美元。共和黨還以中斷對烏克蘭支持資金爲要挾,與拜登討價還價。

英國又派遣出正規軍去“訓練”烏克蘭軍隊,並警告俄羅斯不許攻擊英方軍人。

德國外長表示,准備給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導彈。

顯然,北約已經准備加大力度介入烏克蘭战爭,俄羅斯在正面战場壓力山大。

所以,俄方急需开闢一個新战場,轉移北約的注意力。

混亂的中東是最佳選擇。

不然很難解釋,以往都是小打小鬧,爲什么這次哈馬斯突然如此瘋狂突襲以色列,這是非常奇怪的。

以色列確實處在內部動蕩中,但雙方的實力差距依然懸殊。

哈馬斯搶回的領土,大概率很快就會被以色列軍隊奪走。

這次襲擊,從表面上看,對哈馬斯而言沒有任何實際利益。

他們爲什么堅持要幹這個事?

再看內塔尼亞胡說的那句話:

“敵人將會付出他們從未想過的代價。”

這句話似乎意猶未盡。

直接意思,是表明以色列軍的報復,將是前所未有的。

請注意,以色列將這次行動稱爲:战爭。

但不論體量、火力還是持久作战能力,加沙與以色列的差距還是太大了,根本稱不上战爭。

顯然,以色列已經做好了准備,後續可能會把整個巴勒斯坦,甚至伊朗、敘利亞等更多對手都卷進來。

一旦战爭擴大,勢必會分散美國及北約盟國的部分精力,讓他們也陷入战爭的泥潭。

據美國《國會山報》,白宮已批准向以色列緊急提供80億美元軍事援助。拜登也明確表態:提供一切支持手段。

而北約的力量分散到中東,俄羅斯在烏克蘭战場的壓力必將減小。

所以,支持哈馬斯挑起战爭,既能轉移歐美的注意力,增加歐美對外援助的負擔,又能拉高油價,何樂不爲呢?

問題在於,阿拉伯世界的幾個大佬,會不會爲了一個哈馬斯,加入战爭。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


03 尾聲


10月6日,沙特向美國表達石油產出意向,稱愿意增產石油,以促成“美沙共同防御協議”。

白宮還希望,在6個月內促成沙特與以色列恢復外交關系。

作爲交換,美國將爲沙特提供安全保障,以及民用核技術援助。

能有機會得到核技術,怎么看對沙特都是賺的,民用核技術和軍用核技術之間只有一層窗戶紙。

沒想到就在第二天,以巴战爭就开啓了。

怎么看,也太巧。

沙特王儲突然被架在火上烤,民意一邊倒反對承認以色列。所以在开火後,沙特外交部也不得不立刻譴責以色列,爲沙以協議蒙上了陰影。

以色列的外交真空地帶

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哈馬斯的長期金主伊朗。

盡管伊沙剛剛在東方大國的撮合下達成和解,但伊朗絕不希望自己的鄰居變成有核國家,削弱自己的地緣優勢。

這是關乎生存的問題。

如果战爭擴大,沙特會不會與伊朗一條心,去攻擊伊斯蘭世界的共同敵人以色列,還很難說。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沙特與美國的增產協議,必然作廢。

所以,即便战爭不擴大,保證油價不繼續下跌,對俄羅斯也是有很大好處的。

不過,如果這裏不开花,幕後者可能故技重施,往東方布局,繼續开闢战場,分散對手精力。

爲了活下來,任何手段都不稀奇。

所有在战場上廝殺和躺下的人,都被無情的大手寫好了命運。(全文完)



標題:巴以激战,誰是幕後贏家?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012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