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某酒廠聯名出的醬香拿鐵風靡市場,單日銷售額就破了億。這裏固然有消費者的從衆心理,但許多人的內心還是愿意一試的,自然也是衝着醬香老酒的名頭去的。

今日闲說歷史,去宋朝的酒館逛一遭,看看宋人都喝的哪些酒。若來上一杯醬香老酒要多少銀子,會不會比今日還貴?

話不多說,不賣關子直接回答,首先你在宋朝任何一家酒館,無論是京城汴梁的大酒樓,還是鄉野村間的小酒肆,都喝不到醬香酒,多少銀子都不成。別說醬香,就是濃香型,清香型等任何一款白酒都不到。

因爲,大宋朝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蒸餾酒,也就是我們今天喝的白酒。酒的蒸餾技術得到元明之際才成熟。順便插一句,白酒的風靡流行則更晚,直到民國時期市面上流行的還是喝黃酒,魯迅筆下的阿Q,倚着櫃門喝的也是黃酒,應該還是有名的紹興黃酒

那么再回到宋朝,大宋的酒肆中到底都有些什么酒呢?

這得從宋朝的酒類專賣制度說起,兩宋實行酒水專賣。正規的造酒坊都是官辦官營的,正規酒樓裏賣的酒也是官酒。而民間的飯店若想賣酒,得去官營的酒坊去申請批發。或者通過大的酒樓處分銷,掛一下正規酒樓的牌子。

展开全文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法子,你可以自己釀酒,但酒曲必須得從官府手中高價購买。這種可以釀酒賣酒的店一般稱爲“正店”,若是從正店處分銷酒來賣的,則稱爲“腳店”了。張擇端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即有“十千腳店”的酒館招牌。

說起招牌,宋代的酒樓招牌也是很有趣味的,有用酒旗的,有用匾額的,甚至還有在門口掛一個,插一把掃帚的。

酒館門口插酒旗不新鮮,唐朝時就有此風俗了,大詩人杜牧的名詩《江南春》不是就寫道:“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酒旗一般用青布,白布兼有,上面還有字,不單是只繡一個“酒”字,是連酒館名字,乃至招牌酒菜都要刻上的。

匾額就更好理解了,時至今日各大酒館依然採用匾額作招牌。而門口掛把瓢與掃帚的,許就會有人想不通了。其實,這與酒館的大小有關。

上述所謂用匾額與酒旗的,大多爲中等偏大的酒樓,至於鄉間小店就沒那么多講究了。掛個瓢是爲舀酒,明白告訴你,咱們的店雖小,但也賣酒!就是那把掃帚,也是跟酒有關。

這還是源於宋代的酒水專賣,上面說了正店腳店都有資格賣酒,除此之外的店私自制曲釀酒賣酒的,律法有嚴格的處罰標准。但實際執行起來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至於這種連酒旗都沒有的村中小店,官府壓根不會管。當然,那自釀的酒,質量可就無法與大酒樓相比了。

陸遊說“莫笑農家臘酒渾”,白居易也寫“綠蟻新醅酒”,其實都是在說自釀的酒有些渾濁,甚至還有“浮沫”,這浮沫就是沒分解开的米粒,美其名曰“綠蟻”。因此村肆酒店門口的掃帚,是用來過濾這綠蟻的,也就是水滸傳中常說的“篩酒”

這種篩出來酒就是米酒,釀造時間短,價格也低,若去城中酒樓,喝的酒年份相對較長,也就是所謂的老酒,價格自然也更貴。此外宋朝的士大夫還愛以水果釀酒,什么葡萄酒,荔枝酒,梅子酒都十分常見,當年蘇軾被貶到海南島,還嘗了嘗當地的特產椰子酒

所以你若夢回大宋,雖是喝不到這醬香的白酒,倒是可以去鄉野田間,去同陸遊喝一杯農家臘酒。

手中若是銀錢富裕,還可以去東京汴梁的正店酒樓,喝一壺陳年老酒,說不定遇到東坡學士,還可再飲一杯椰子酒,豈不也是美哉?



標題:夢回大宋酒館喝一遭:多少銀子能喝一杯醬香老酒?村中酒肆爲何要掛一把掃帚?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036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