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急尋第二曲线
2000億規模的復合調味品市場,再燃战火。
日前,涪陵榨菜官宣收購四川味滋美,染指火熱的復合調味市場。對於公司來說,這既是外延式並購的關鍵一战,也是高翔出任董事長1年多來,首次領銜實施業務外拓的重要動作。試圖借此,爲公司尋求第二增長曲线。
如果收購成功,涪陵榨菜將在復合調味品市場,與天味食品、頤海國際短兵相接,競爭格局更加激烈。
再啓收購
4月26日,涪陵榨菜(002507.SZ)披露收購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獲得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51%股權(下稱:四川味滋美),借此進軍復合調味料領域。
四川味滋美設立於2018年,主要從事川式復合調味料、預制菜研發等,主要產品是火鍋調料、中式菜品調料等,是川味調味料行業的中型企業、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旗下擁有辣大廚、美味博士、蜀闲等衆多品牌,覆蓋火鍋底料、串串底料、清湯底料及蘸料等品類。
公司由陳偉、漆桂彬、範鵬傑、杜弘坤、尼海峰等持股,他們分別擬將所持27.92%、19.00%、2.55%、1.02%和0.51%股權轉讓給涪陵榨菜。
目前,此項交易前期的審計、評估等均未完成,標的資產的交易價格尚未確定。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4年,四川味滋美營業收入分別爲2.84億元、2.65億元,淨利潤分別爲約0.41億元、0.40億元。
歷經多年發展,該公司已構建出“餐飲門店經營+B端復合底料+餐飲預制菜+C端復合底料”的產業布局,B端渠道成熟且持續做大,並已在C端形成增量市場。特別是川味火鍋產品,覆蓋餐飲終端超萬個。
這可能恰是涪陵榨菜的短板。此前,公司對外回應投資者對餐飲渠道的關注稱,去年餐飲端銷售額同比增長約30%,突破1億元,營收佔比約4%。在售產品主要爲酸菜、蘿卜、泡菜等,下一步將持續拓寬對餐飲渠道的品類覆蓋。
這些年來,涪陵榨菜在榨菜以外的品類拓展並不順利。2015年斥資1.3億元成功收購四川惠通,一腳踏入泡菜行業,其後的收購接連失利。
2016年,公司籌劃收購“國內某調味品企業90%以上股權”,兩個半月後終止;次年計劃收購東北一大醬企業,再次折戟;2018年,發起對四川恆星、四川味之濃的收購,因標的企業無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而不得不終止。
這些收購,均發生在周斌全擔任董事長時期,無疑成爲他的遺憾。
業績乏力
涪陵榨菜對四川味滋美的收購,在極短時間內得到董事會及控股股東的同意,並推出收購預案。這說明,公司對第二曲线的重視和渴望。
2023年以來,涪陵榨菜連續業績雙降,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87億元、歸母淨利潤7.99億元,分別同比下滑2.56%和3.29%;今年一季度,營收再降4.75%。
業績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榨菜主業,陷入增長瓶頸。
2021年公司榨菜收入規模達到高點,爲22.26億元,銷售量13.48萬噸,其後財年持續下滑。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別爲21.75億元、20.76億元和20.44億元,同期,榨菜產品銷售量由11.78萬噸降至11.14萬噸。
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消費人群迭代、消費場景變化,榨菜的替代品越來越多,涪陵榨菜多次提價,也對終端銷售帶來一定影響。
據公开統計,自2008年以來,公司主力產品烏江牌榨菜10多次直接或間接提價。一包淨含量80克的烏江榨菜終端零售價,由5毛錢漲到3元左右。
在這期間,榨菜是否摸到天花板的爭議一直存在。即便通過挖掘細分品類,也很難從這包榨菜中榨取更大的價值。前任董事長周斌全也認爲,泡菜比榨菜市場規模更大。
在這樣的战略背景下,公司通過收購布局泡菜業務,還增加了蘿卜等產品,圍繞榨菜+,打造產品矩陣。
2018年,公司蘿卜業務收入破億元,2020年开始下滑,去年僅剩0.46億元;泡菜業務收入去年已增至2.30億元,成爲僅次於榨菜的第二大業務。
在退休前夕,周斌全提出榨菜+醬類的战略,並提出百億營收藍圖,目前看來,短期內目標難以實現。
2023年底,執掌公司23年的周斌全退休,交棒給80後高翔。高翔上任後,提出穩定榨菜,夯基拓新,尋求增長的战略規劃,重點抓榨菜、下飯菜、榨菜醬和調味品4大品類。
顯然,高翔掌舵涪陵榨菜交出的答卷,暫難讓投資者感到滿意。
標題:涪陵榨菜急尋第二曲线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