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營收產品被叫停,未名醫藥觸發ST警報,還有幾個“地板”?
未名醫藥(002581.SZ)正經歷成立以來最嚴峻的生存考驗。
4月24日晚間,未名醫藥連發公告披露,天津市藥監局在藥品GMP符合性檢查中發現天津未名(下稱“天津未名”)存在嚴重生產管理缺陷,決定對其採取暫停生產、銷售的風險控制措施。
該子公司主營的人幹擾素α2b系列產品,正是支撐未名醫藥六成營收的“生命线”。
消息影響下,未名醫藥今日开盤便大幅跳水低开後火速跌停,截至收盤,報7.42元/股,跌停板最高封單額超4392萬元,總市值48.95億元。
六成營收命懸一线
這家曾憑借幹擾素產品風光無限的生物醫藥企業,因核心子公司天津未名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全面失控,觸發監管部門重拳整治。
財務數據顯示,天津未名2024年實現營收2.17億元,佔上市公司總營收的60.09%。其中幹擾素產品近三年貢獻率持續超過70%,2024年毛利率更達79.92%。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天津未名年內第二次曝出重大質量問題。2024年年報顯示,其生產的“人幹擾素α2b噴霧劑”因“生物學活性不符合規定”被上海市藥監局抽檢不合格,隨後遭西藏、浙江、內蒙古等省級聯盟暫停採購。該產品恰是公司2023年底中標29省集採的“王牌”,本應在4年採購周期內帶來穩定收入,如今卻因質量問題面臨集採違約賠償風險。
業內人士分析,幹擾素作爲生物制劑,生產過程對溫度控制、無菌環境等要求極高,連續出現質量問題說明企業可能在工藝驗證、質量檢測等關鍵環節存在嚴重疏漏。
這種管理失控早有端倪。年報顯示,未名醫藥2017-2024年連續8年財報被出具非標意見,審計機構多次質疑其藥品技術作價公允性、子公司股權糾紛等重大問題。2024年更因未披露關聯交易、虛假記載合同進展等違規行爲,被證監會處以935萬元罰款,原董事長潘愛華被實施10年市場禁入。
退市風險陰雲籠罩
停產事件將未名醫藥推入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公司近三年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營收分別爲3.57億、4.30億、3.60億元,淨虧損持續擴大至1.37億元。核心產品停售導致第四季度單季虧損高達1.67億元,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連續爲負。
資本市場已用腳投票。自2024年下半年質量問題曝光以來,公司股價持續低於10元,較2015年巔峰時期跌去近90%。
此次停產不僅直接切斷公司主要現金流,更導致價值2316萬元的庫存產品緊急召回,若三個月內無法復產觸發ST,疊加2024年扣除後營收不足3億元的新退市指標,公司或將面臨更大退市壓力。
盡管未名醫藥聲稱成立專項整改小組,但其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令市場信心難振。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抵債資產價值存疑、子公司股權歸屬未決等痼疾仍未解決。在生物醫藥行業監管趨嚴、集採質量門檻提升的背景下,公司既要重建GMP體系,又要應對可能的產品市場份額永久性流失。
值得關注的是,其現有產品組合中主力品種的市場表現對企業整體運營具有較強支撐作用。在神經生長因子產品面臨醫保控費、幹擾素遭競品替代的競爭格局下,公司研發投入卻持續低迷,2024年研發費用率不足5%,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標題:六成營收產品被叫停,未名醫藥觸發ST警報,還有幾個“地板”?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