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其實就潛藏在我們最常接觸的三大類物品,包括衣服、食物與汽車內裝。(示意圖/取自freepik)

甲醛長期以來被視為潛在的健康危害來源,從家具裝潢到日常生活用品無一倖免。不只可能引發過敏與皮膚刺激,更被列為致癌物。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及「無毒教母」譚敦慈提醒民眾,甲醛其實就潛藏在我們最常接觸的三大類物品,包括衣服、食物與汽車內裝。

汽車隔熱棉、芳香劑藏健康風險

此外,車內常見的芳香劑也可能是另一項潛在威脅。市售芳香劑成分多含有塑化劑或不明定香劑,甚至是工業用有機溶劑,長期吸入恐導致頭暈、記憶力減退,甚至幹擾神經系統。

新衣未洗先穿 恐引發皮膚過敏

除了汽車內裝,衣物也是甲醛常見的藏身處。尤其是免燙衣物、布料較挺的襯衫及牛仔褲,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定型化學物質,而甲醛正是其中之一。譚敦慈表示,這類衣物穿之前務必先清洗,尤其牛仔褲建議清洗2至3次再穿,因為甲醛具有水溶性,可藉由水洗有效去除殘留。

加工食品添加甲醛 恐成健康隱患

譚敦慈指出,某些加工食品如蘿蔔乾、乾米粉、魚丸、豆腐、豆芽菜與腐竹等,若外觀看起來「特別白」、長時間放置卻不腐敗,極可能添加了甲醛或其複合物「吊白塊」作為防腐劑。這類非法添加物曾在台灣多次被檢出,2017年彰化衛生局抽驗春捲皮時,發現其色澤異常潔白,一驗之下竟檢出甲醛,製作業者還辯稱這是「祖傳做法」。

面對這類潛在風險,譚敦慈建議,購回這些食品後可先以清水浸泡至少30分鐘,不必加鹽;若時間有限,也可使用熱水快速汆燙,部分像腐竹這類食品,烹煮後將湯汁倒掉,同樣能減少甲醛殘留。

4大方法遠離甲醛毒害

1、新裝潢及新購傢俱之房間,需特別注意室內空氣對流及通風,避免空氣中累積過高甲醛濃度。

2、新衣服先洗過再穿,可以避免甲醛危害。

3、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食物。

4、職場上建議甲醛相關作業人員使用合適呼吸防護具,並注意定期維護更新之;工作場所仍需加強通風換氣,以降低員工甲醛暴露濃度,並定期實施健康檢查,以維員工之安全衛生。

資料來源:、

責任編輯/蔡惠芯



標題:車子裡放1物「近半車主得血癌」!譚敦慈曝2類衣服、食物也中鏢,毒素不知不覺全吸入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3239.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