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 ·味道

在臨夏(古稱河州),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猶如一部厚重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而河州包子,便是這部史書中熠熠生輝的一頁,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古絲綢之路文化交融的結晶,包裹着千年的“絲路味道”。

品美食,賞冬雪,過暖春

河州包子的制作工藝極爲講究,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着河州人民的智慧與匠心。從面粉的選擇开始,就絲毫馬虎不得。和面時,師傅們憑借着多年的經驗,精准地掌控着水與面的比例,手法嫺熟地揉、搓、摔、打,直到面團變得光滑柔軟。經過充分醒發的面團,體積膨脹,充滿了彈性,此時制作出的包子皮,才會薄而不破,口感松軟。

展开全文

包子的餡料更是河州包子的靈魂所在,也是其“絲路味道”的核心體現。河州地處絲綢之路要道,商貿往來頻繁,多元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這也反映在了包子餡料的豐富多樣上。最經典的當屬羊肉胡蘿卜餡,羊肉的醇厚香味與胡蘿卜的清甜相互映襯,既中和了羊肉的羶味,又增添了獨特的風味。

除了羊肉胡蘿卜餡,河州包子還有牛肉韭菜餡、素餡等多種選擇。牛肉韭菜餡將牛肉的扎實口感與韭菜的濃鬱香氣相融合,咬上一口,汁水四溢,韭菜的辛辣在舌尖散开,讓人回味無窮。素餡包子則選用當季新鮮蔬菜,如白菜、粉條、豆腐等,食材簡單,卻飽含着田園的清新氣息,滿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

包包子也是一門藝術。河州包子講究皮薄餡大,十八個褶。師傅們熟練地揪下一個個大小均勻的面劑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圓形面皮。拿起一張面皮,放上滿滿一勺餡料,然後手指翻飛,輕輕捏褶,不一會兒,一個小巧玲瓏、造型精致的包子就誕生了。每一個褶子都均勻細密,排列整齊,如同精美的藝術品,讓人不忍下口。

蒸制河州包子也有竅門。將包好的包子放入蒸籠,大火燒开後轉中火蒸制,期間要根據包子的大小和餡料的不同,精准控制蒸制時間。蒸好的包子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輕輕咬开一口,鮮嫩多汁的餡料瞬間在口中散开,包子皮軟糯勁道,與餡料完美搭配,口感層次豐富,令人陶醉。

在臨夏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售賣河州包子的店鋪和攤位。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這片土地上,包子鋪裏便熱鬧起來。熱氣彌漫在空氣中,人們排着隊,等待着新鮮出爐的包子。

河州包子,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豐富的餡料和醇厚的口感,承載着古絲綢之路的歷史記憶,成爲了臨夏美食的代表之一。每一個品嘗過河州包子的人,都會被這包裹在面皮裏的“絲路味道”所深深吸引,難以忘懷。

圖文:拜曉梅

編輯:馬潔



標題:河州包子 | 包裹在面皮裏的“絲路味道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998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