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英偉達”絕境逢生
167天,重慶超級獨角獸上演了絕地求生。
近日,曾估值超過150億元的象帝先發布公告,已經完成了新一輪數億元融資,引入A股上市公司安孚科技(603031)及多家創投機構战略合作。
象帝先,中國GPU研發商,創始人唐志敏是中國計算機系統與處理器芯片設計領域战略級科學家,2020年他帶領團隊在重慶創業,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並迅速完成累計25億元的5輪融資,一度被稱爲重慶的“英偉達”。
不過去年該公司因“對賭”身陷絕境,裁員波及400余名人,企業一度處於“停擺”狀態。現在新一輪融資落地,意味着這家超級獨角獸,起死回生。按其官方說法,“徹底擺脫了2024年因融資受阻引發的階段性困境,以更堅實的資金基礎和技術實力邁向全新發展階段。”
這次伸出援手的,是家喻戶曉的南孚電池,而它的背後,還站着一位蘇州富豪。
毀於“對賭”的超級獨角獸
象帝先成立於2020年,總部位於重慶,是一家高性能通用/專用處理器芯片設計企業。
公司創始人唐志敏在1999-2004年,就任於中科院“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課題組,帶隊研發出了有“中國第一顆完全知識產權通用CPU”之稱的龍芯1號、2號芯片。是國內計算機系統與處理器芯片設計領域的战略級科學家。
2014年中科曙光發起設立海光信息,唐志敏就是創始人之一。在他的主導下,海光信息引入成都高新區的战略投資,促成了海光信息與AMD的合作。海光信息2022年順利在科創板上市,成爲我國CPU領域的龍頭企業,這位行業大佬功不可沒。
2020年,唐志敏淡出海光信息後,創辦了象帝先。
“象帝先”三個字取自《道德經》第四章,“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也”。大意爲“道”既是宇宙的源頭,又是超越一切人爲定義的存在,象徵着創始團隊對終極真理的探索,足見公司志不在小。
而且公司成立後,研發進度並不慢。
2021年3月公司立項第一款GPU芯片項目“PANGU A0”,這款產品在2022年6月順利流片,並能在2023年6月實現PANGU A0“天鈞一號”芯片量產,當時據稱“綜合性能達到國際GPU主流產品的先進水准,各項指標均超過國內同類產品。”。與此同時,第二款GPU芯片項目PANGU B0和“天鈞二號”芯片先後立項、發布。從產品節奏來看,幾乎每年都有新動作。
“行業大佬+產業經驗”的組合,自然是資本熱捧的對象。
公司創立時,就獲得重慶國資等鼎力支持。後又累計獲得5輪投資,共計融資了25億元左右。投資方包括兩江資本、乾瞻投資、中信建投、揚子江基金、朗姿韓亞資管、錫創投、千山資本、盛世投資等16家機投資。估值高達150多億元,是重慶近兩年殺出的超級獨角獸之一。
不過“創業未半,中道崩殂”。去年上半年开始,象帝先就开始大規模裁員,據鳳凰網科技報道,5月份公司裁掉了100-200人。8月底,象帝先發布了內部裁員公示,涉及員工400余名,市場一度傳出公司“原地解散”的消息。
之所以引發輿論關注,一方面是因爲公司明星獨角獸的地位;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對賭”戳中的行業痛點。
創始人唐志敏對內解釋稱,公司陷入險境的直接原因是對賭起訴:象帝先曾與股東籤訂對賭協議,承諾B輪融資規模要達到5億元,由於目標未達成,股東發起了訴訟。
上述對賭導致了象帝先資金被凍結,經營活動受阻,企業面臨分崩離析的境地。不過象帝先堅決否認公司“原地解散”的說法,稱正在積極自救,“全力尋找外部投資機會”。
誰是白衣騎士?
象帝先確實在四處奔走。
去年12月底,在官方公衆號上就發布了一篇名爲《融資啓新,“韌”者終迎芯片曙光》的文章。其中明確寫到:“公司新一輪融資已有重大進展。公司新一代產品量產流片研發,市場業務拓展,都有了必要的資金支持。”可見,去年底已經見到了扭轉乾坤的曙光。
如今又過了2個多月,那筆救命錢終於到了。
在最新的融資公告中,象帝先給出了融資金額的大致數目“數億元”,投資方爲“知名創投”。具體金額和投資方都未公布,不過足以給市場喫下一顆定心丸了。
唯一確定的是安孚科技——“本輪融資中,象帝先與A股上市公司安孚科技達成深度战略合作。”公告如是寫到。
安孚科技對於部分讀者而言或許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它旗下“一節更比六節強”的南孚電池可就人盡皆知。
話說當年安孚科技原名爲“安德利百貨”,成立於1999年,主要從事三、四线城市及農村市場的百貨零售業務。與電池、儲能等業務八竿子打不着。
但在2019年,公司“易主”東山精密董事長袁永剛後,就开始籌劃業務轉型。
2022年1月,安孚科技完成第一次資產重組,通過子公司安孚能源收購南孚電池母公司亞錦科技36%的股權。2022年5月,安孚科技完成第二次資產重組,進一步增持亞錦科技的股權,最終持有其51%的股權。
這筆收購效果卓著。2021年,安孚科技營業收入爲16.77億元,歸母淨利潤爲-0.51億元。但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43.18億,同比增長27.62%,歸母淨利潤1.16億,同比增長41.93%;2024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35.94億元,同比增長7.15%;歸母淨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45.58%。
據安孚科技官網披露,安孚科技已經重組轉型爲專注從事多化學系統的小電池和消費品的投資、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不過還有一個疑問,就算安孚科技已經從零售轉型電池和儲能業務,但是GPU與其關聯度也並不高,爲什么安孚科技愿意施以援手,救“象”於水火?
這就不得不提到實控人袁永剛。
蘇州富豪拯救中國“英偉達”
蘇州富豪袁永剛,不僅控制着安孚科技,還是東山精密董事長,藍盾光電實控人。
東山精密的是國內PCB(印制電路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龍頭,業務涵蓋電子電路、光電顯示和精密制造等領域,是蘋果、Meta 、特斯拉等巨頭的供應商。近年來,公司提出“消費電子+新能源”战略,雙輪驅動多元布局。
在一次投資人提問中,東山精密就回復了AI發展對公司業務的影響:
“隨着AI能力提升,芯片算力的需求不斷增強,致使能耗增加,同時電池容量擴大也帶來了空間限制和技術難題,特別是對智能終端內部互聯互通功能的需求愈發嚴格。所以對於FPC產品來說,技術要求更高、工藝難度更大、形狀復雜度提高,令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加工難度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隨着 AI 產業創新周期的开啓,公司將把握高端軟板和高密度硬板領域的發展機遇。”
所以從業務上匹配上講,GPU業務與袁永剛的商業帝國匹配度並不低。
而且袁永剛在資本市場也長袖善舞。
除了上述收購南孚電池外,還是禾盛新材的第6大股東,新三板公司帝瀚環保的第5大股東。據此前媒體報道,還曾參與過匯源通信、元力股份、大港股份、新寧物流、聯創光電、華錦股份、國發股份、華聞集團等10余家A股公司的投資。
另外,袁永剛控股的藍盾光電,一家主要從事高端分析測量儀器制造、軟件开發、系統集成及工程、雷達部件生產的公司,在去年還投資了星思半導體。
星思半導體此前獲得高瓴、鼎暉、BAI資本、紀源資本、松禾資本等頂級投資機構注資。藍盾光電入局後,持有該公司5%股份,是公司第六大股東(如果不重復計算員工持股平台,是第四大)。
這么看,袁永剛主導的安孚科技進軍算力行業也說得通。
另外,象帝先還在公告中披露說,“安孚科技將依托其強大的資本實力及高效管理體系,助力象帝先加速技術研發、拓展市場邊界。”可見,錢、管理經驗和新的市場,都是對方可以助力的。雙方的合作值得市場期待。
而就在象帝先救亡圖存的時候,國內GPU創業公司集體按下了加速鍵。
先是去年8月,燧原科技同中金公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啓動A股IPO進程;9月,AI芯片獨角獸壁仞科技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11月,摩爾线程啓動上市流程;緊接着沐曦完成上市輔導備案,擬在A股IPO。
中國“英偉達”們集體衝鋒了。
象帝先也整裝待發,根據後續規劃,公司將“加速現有產品量產進程,同時加大研發力度,打造適配多元場景的 GPU 產品矩陣,深化國產化生態布局,築牢信息安全與技術自主屏障”。
對於唐志敏和象帝先而言,未來或許仍然並非坦途,但正如尼採的那句話,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有了這份絕境逢生的韌性,對象帝先這家別具一格的公司,當另眼相看。
標題:重慶“英偉達”絕境逢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