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存亡之战》上线,煽情,敘事無章法,陳凱歌的老毛病
12月13日,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战》在各大正版視頻平台上线。僅就電影論電影,而不參加其它情緒的話,陳凱歌導演的這部战爭題材的作品,質量非常差,而且,它的差,都是陳凱歌電影的老毛病了。比如說,煽情無度。比如說,敘事章法雜亂,近乎無章法。
陳凱歌最近幾年的電影,都是可以大面積刪減的,進行刪減之後,反倒是會形成質量更高的作品。爲什么會這樣呢?主要原因便是,陳凱歌導演總是在自己的電影作品當中無克制性的煽情。而這些煽情的橋段,又都是老掉牙的。因爲煽情內容本身的老掉牙,則造成兩個局面的產生。
第一個,缺乏故事性。第二個,缺乏真正的情感價值。《志愿軍:存亡之战》當中,基本上每一處煽情,都是老掉牙的內容。對於影迷而言,看個开局,就知道它後邊要煽情什么了。因此,這個作品的故事性就喪失了。一部電影作品,是有許多個小故事組成的,大量小故事因爲煽情而造成故事性喪失,這和兩軍作战一邊淨放啞炮一樣了。
而煽情無度,又造成真正的情感沒有辦法抒發出來。老掉牙的煽情內容,把影迷們的情緒給排泄掉了。商業電影敘事,其實是給影迷們組裝情緒,並且在最後一刻,故事總攻的那一刻,幫影迷發泄掉情緒,從而獲得觀看影片的愉悅感。《志愿軍:存亡之战》在陳凱歌的執導之下,每幾分鐘就要煽情一次,最終造成的結果便是,故事總攻的時候,影迷們已經沒啥情緒了,不需要抒發了。
陳凱歌以往的很多電影,都是這個問題。可能,人上了歲數,容易感情比較多且比較陳舊,所以,見點兒什么,都先把情緒抒發一下。不過,張藝謀這邊,就不是如此。張藝謀電影的情緒就非常克制,甚至於到最後一刻,都有隱忍感。張藝謀電影懂得如何憋影迷情緒。陳凱歌電影,則非常實在,三五分鐘一煽情。
煽情不克制這件事情,在很多大陸拍攝的武俠片、武俠電視劇當中,也有類似的問題。無論是武俠題材,還是战爭題材,把情緒克制住,並且不代替觀衆影迷抒情,是敘事者的基礎智慧。敘事者越不抒情,越克制情緒,到了觀衆和影迷那裏,他們越克制不住情緒了。這個雕蟲小技,陳凱歌導演不知道。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敘事缺乏章法這件事情,也反復出現在陳凱歌導演的電影作品當中。陳凱歌導演,喜歡一邊當編劇,一邊當導演。可能,當編劇,顯得有文化吧。陳凱歌導演一輩子都重視自己“要顯得有文化”吧。但是,陳凱歌導演最近這些年的電影,劇本敘事上,都缺乏章法。而敘事無章法這件事兒,到了战爭片當中,就會被問題放大。
《志愿軍:存亡之战》兩個多小時的內容,主要故事,則是鐵原阻擊战。陳凱歌導演的該片當中,缺乏敘事章法,基本上每一個故事都和下一個故事缺乏更爲緊密的聯系。甚至於會出現,猛然冒出來一股子的問題。舉個例子,證明一下。
鐵原阻擊战的陣地战已經打響,第一天的慘烈模式已經拉开局面了。然而,到第一天打完了,才猛然間出現了水庫的內容。我軍這邊才派兵去开閘防水。敵寇那邊,也沒啥重兵防守的意思。整部電影當中最爲重要的轉折點,开閘防水,就這么輕巧地出現了。這就是瞎打和亂打了。顯然,這不是當年實战的內容,而是因爲編劇缺乏敘事章法,造成的瞎來與亂來。
如果敘事有章法的話,會把水庫內容當作一個重點來完善,尤其是大战开始之前的敘事完善。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陣地战的焦灼問題上。陣地战打響之後,並未看出我軍這邊有多么高明的战術打法,光看到我軍自殺式的衝鋒了。只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來講,這種打法,都不可能打贏阻擊战的。陳凱歌導演在該片當中堆砌了大量的战鬥場面,但是,這些場面非常松散,沒有爲緊密的敘事邏輯服務。
而要講好鐵原阻擊战,最重要的,便是講战前兩方的准備。它山之石,還是《三國演義》當中“赤壁之战”的部分。《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真打過仗的。所以,他知道,怎么寫战爭。战前兩軍各自的准備,是最爲重要的。甚至於战前的推演,才是核心內容。等到了真正打起來,其實就是一蹴而就了。
如果這部電影把敘事放在战前准備,我們的短板是什么,我們長處是什么,我們的战術布局是什么,敵人能否進入到我們的战術布局當中來,敵人這邊又有什么布局,我軍是否會掉入敵軍的布局當中去等等。把這些講明白了,整部電影的緊湊感也就出來了。《志愿軍:存亡之战》缺乏的,便是這種真正懂战爭的敘事能力。
所以,陳凱歌導演若是無法合作一位頂級編劇的話,那他以後的作品,會一直出現煽情無度、敘事無章法的問題。战爭題材的電影,還是應該交給真正懂战爭的編劇去寫才好。不然,就會出現幹貨沒有,水貨太多的問題。(文/馬慶雲)
標題:《志愿軍:存亡之战》上线,煽情,敘事無章法,陳凱歌的老毛病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7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