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是又一部《749局》,《勝券在握》口碑不佳,票房一敗塗地
幾乎是《揚名立萬》原班人馬打造的《勝券在握》上映了。
一樣的資方、一樣的編劇和導演,就連主演陣容也差不多,鄧家佳、喻恩泰、楊皓宇、陳明昊都像是換了身戲服就進了另一個組,要不是沒了尹正多了鄧超,甚至都會懷疑兩部電影是不是套拍的。
看過之後,全程沒能入戲,有一種被詐騙的感覺,很想讓導演給我退錢。
電影的故事框架很簡單,鄧超飾演的白勝是上市科技公司元老,手上握有公司大量期權,被郝大哥催債的他,只要在公司“苟”過100天,就能贏回屬於自己的800萬期權,到時他就翻身了。
然而很快白勝就慘遭公司裁員,爲了那800萬期權,白勝設下騙局,讓公司高管誤以爲他掌握AI核心技術,即將到競爭對手的公司任職,從而得以重返公司。
白勝回到公司後,升職加薪,得到在公司內部創業的機會,同時他也需要兌現AI成果。而隨着團隊組建,他逐漸發現事情沒有他想的那么簡單。
騙局終究是騙局,所謂的AI,就像他的公司名“泡泡工廠”一樣,是個巨大的泡沫,總有被戳穿的一天,但編劇還是生拉硬扯了一個相當圓滿的結局,白勝如愿拿回期權、公司的兄弟們都有了妥善的安置和去向,公司也沒有讓他承擔詐騙的責任,而是利用AI這個泡沫提振股價。
坦白說,大的故事框架和劇情邏輯很好,局中局、騙中騙,設下若幹個故事陷阱,等着觀衆踩進去,於是前半段,觀衆會以爲電影就是白勝設下騙局,從公司拿回原本就屬於他的期權,但到了後半段,則發現白勝和他的團隊,不過是公司高層內鬥的棋子和工具。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劇情更有張力,也有更多的起承轉合。
但問題出在兩方面。
首先,由於編劇沒進過大廠、沒打過工,不了解真實職場的樣貌,所以電影從頭到尾都很懸浮,不幹人事、不說人話、不接地氣,生活底色和職場底色都沒有,一分鐘都沒能讓我入戲。
作爲公司元老,白勝幹了這么多年還是小技術員,不可能因爲一個比他後進公司的人使絆子就造成這樣的結果;大廠被電影拍的像監獄,透過欄杆和郝大哥談話,返回公司的時候要像做賊一樣,整個畫風也陰暗清冷,這不是大廠該有的樣子;從解僱到返聘像過家家一樣,太過戲劇性。
而更離譜的是有關AI的部分。其實電影大可以設想一個前瞻性的技術來增強可信度的,但編劇和導演實在太偷懶了,只用AI去糊弄事兒,結果就是懸浮不可信。
所謂的“高精尖”,就是電影裏可以對話的機器人?這玩意在快捷酒店裏都普及了好嗎?在AIGC大行其道的今天,還用這種過時的東西糊弄觀衆,實在是過分。
AI的研發需要大量人員參與、大量代碼、計算、測試運行,不用說電影裏白勝組成的團隊,就算100個白勝那樣的團隊可能都不夠,這是在瞧不起觀衆都沒有一點概念?
而且就這么幾個人,肯定忙到飛起,然而所有人都沒有班味兒,還能一起聊天、聚餐,沒事視頻通話?技術骨幹沒幾個人,柯達飾演的哈雷還那么多頭發?
至於他研發的那個對話程序,簡陋、廉價到不行,還不如小愛同學吧!
而且,這樣一個草台班子,你告訴我一個月就做出來測試樣機了?
除了從頭到尾都不可信的設定,演員的表演也很有問題。
大部分演員的表演都相當浮誇,和懸浮的劇情倒是很配。比如鄧超,根本就沒有一點大廠技術骨幹的氣質和狀態,他就沒喫透角色。
陳明昊的幾場戲一直在玩票,他的表演狀態和《揚名立萬》裏一模一樣。張本煜的狀態很邪典,把“壞人”兩個字直接寫到臉上,這個片不但基礎的美術設定不行,攝影和配樂也很拉胯,結尾那場張本煜和鄧超的對決,像極了狗血霸總短劇,張本煜就是那個反派總裁,把這一段單剪出來,告訴網友說這是短劇,所有人都會相信。
綜合來說,《勝券在握》就是努力想拍成爽片,但用心不夠能力也不太行,沒拍好,結果出來了一個浮誇、廉價、四不像的東西,如果盤點年度十大爛片,這一部絕對有一席之地。
因爲問題實在太多,口碑也控制不住了。有觀衆調侃“劉循子墨比陸川少走十年彎路,第二部就拍出了屬於自己的749局”。另一位寫的是“投機YY低智自戀,一群擠眉弄眼耍嘴皮子的NPC玩職場過家家,每一個上過班的人看完都會覺得受到了侮辱。”
口碑不行票房也注定上不去。
上一部《揚名立萬》可是拿到了近10億票房,但這一部,佔着超過20%的排片,票房卻明顯跑不動了。11月17日周日,才只拿到了2200多萬票房,平台預測最終2.93億,我覺得夠嗆,因爲《勝券在握》碰上了年度口碑最好的女性題材電影《好東西》,等到《好東西》22日正式上映,排片佔比就會被大幅擠壓。
留給《勝券在握》的時間沒幾天了,到了這個時候,劉循子墨和鄧超還敢握着拳頭喊出“勝券在握”四個字嗎?
標題:被罵是又一部《749局》,《勝券在握》口碑不佳,票房一敗塗地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