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短劇季》東方衛視首播,節目新穎,具備演技PK开創價值
10月13日晚間,《开播!短劇季》在東方衛視首期播出。從首期內容來看,這檔綜藝,已經是微短劇演員們的演技PK類的綜藝節目。以往,也有演員們的演技PK類的節目,但是,那些節目都不是微短劇作品的。微短劇,確實應該有獨屬於自己的表演方式——這事兒,我本文後半段聊。
《开播!短劇季》和以往演員演技PK的節目最大的不一樣在於,它這一次,真的拿同樣的橋段讓不同的演員們來表演了。同一場戲,不同的演員可以表演出不同的效果,誰的演技更好,可以更直觀一些。以往的演技PK的綜藝節目,都是大家演不同的戲,然後對決。這種方式,不公平——不同的劇本,提供不同的演技力度加持,無法在不同當中進行相同起跑线的演技成績對比。
因此,《开播!短劇季》對於以後所有演技對決類的綜藝節目,都有啓示意義——以後,若是真想比演技,那就讓大家都演同樣的劇本。劇本是好,是壞,大家都是公平的。如果真這么搞,章子怡演《鄉村愛情》可能還真演不過小沈陽。這其實又是演技細化的領域範疇了,誰適合什么類型的劇本,誰不適合什么類型的,也會出現條理性。對於那些尚未定型的青年演員們而言,在同樣的劇本當中對決演技,更公平。
目前,電影、電視劇和微短劇作品,應該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細化領域的表演。這三種藝術娛樂形式,不能按照同樣的標准來表演。最早的時候,沒有微短劇的概念,只有電影和電視劇的概念。我把這個最早,放到三十年前。
當時的電影和電視劇的表演方式,有明顯的不同。在電影領域,表演需要摳細節,需要更多的面部表情,需要細膩與真實。電視劇則不然,那些火爆的電視劇,大多需要誇張型的表演方式,甚至於是拿腔作調的表演方式。比如說,《還珠格格》便是誇張型的表演。《鐵齒銅牙紀曉嵐》便是拿腔作調式的。當年的電視劇,爲什么要這么演呢?這和當年的電視機屏幕有關系。
當年,大家的電視機屏幕分辨率太低了,甚至於當年我們就沒有分辨率的概念。在這種清晰度(甚至於會出現小米花)的情況之下,越是誇張,越是拿腔作調,越顯得這個戲衝突明確,高潮迭起。所以,瓊瑤啊、張國立啊等等,就抓住了時機,符合了當年電視機清晰度對於表演上的要求,創作出了很多當年很火爆的作品。
但是,隨着電視機的迭代更新,乃至於電視大屏幕的跟進,電視劇已經不能用誇張式和拿腔作調式了,而是轉而向電影取經。當下,很多電視劇營銷的時候都說自己具備電影感。屏幕清晰度上去了,屏幕個頭兒也大了,演員們的表演方式就只能越發向真實感進軍。求真求實,是演技的最後一個階段。
當下的微短劇作品,播出屏幕是手機屏。這個播放端的特點,決定了微短劇的劇本創作特點和演員表演特點。劇本創作層面上,故事需要急給,衝突越密集越好,爲了矛盾衝突性,可以一定程度上犧牲敘事邏輯。表演上,也需要以誇張爲主,情緒傳遞一定要更加到位。
我這裏講的更加到位,不是說走院线電影大屏的細膩化表演之路,而是用誇張甚至於扭曲的方式進行表演,五官亂飛,出來的微短劇效果可能是最好的。回到《开播!短劇季》首期節目當中來,張萌和蘇可爲青年演員們表演了一個橋段。從微短劇的角度上講,他們爲什么演得好呢?因爲張萌走了誇張的路线,這個橋段,放在小屏幕上,演員是左突右奔的,是手指與頭發亂飛的。這就可以帶來小屏幕的視覺刺激感。
同樣的道理,同樣是《杜拉拉升職記》的選段,爲什么李沐宸給人的感覺更好呢?因爲她的這個選段當中,又是親吻,又是捅刀子的,劇本提供的衝突就足夠密集和狗血了,而具體到李沐宸的表演上,她敢於用誇張的方式傳遞情緒,並且把角色情緒最大化。這種表演,放在院线電影上,就不行,就屬於過火了。——因爲院线大屏實在是太大了,一誇張,容易角色情緒飛出屏幕,而手機屏幕小,不誇張,就實現不了情緒傳遞。
所以,在微短劇作品當中,大家經常可見的拍攝方式是,懟臉拍,懟腿拍,懟着高跟鞋拍等等。巨大的特寫,巨大的誇張,巨大的衝突,才能讓看微短劇的那批人,坐着地鐵,都能覺得自己被震撼到了。基於此,我才說,微短劇有獨屬於自己的表演方式和拍攝方式。拿着電影和電視劇的表演方式要求微短劇,就“文不對題”了。(文/馬慶雲)
標題:《开播!短劇季》東方衛視首播,節目新穎,具備演技PK开創價值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5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