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網站)小男孩從2歲開始上幼兒體操教室,3歲開始學彈鋼琴,接著又上英語班,他每一項都做得很開心,父母也對他寄予厚望,每週接送他上6堂才藝課。這個幼兒時期顯得聰明博學的孩子,升上小學以後卻躁動、易怒。腦神經科學家向前來求助的父母開出解方:每晚7點喫晚餐、9點就寢。看起來很簡單的生活習慣,為什麼真的能讓孩子的狀況好轉、穩定下來?

醫學博士、腦神經科學家成田奈緒子是日本文教大學教育學部特殊需求教育教授,她接到越來越多高學歷父母諮詢求助,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對孩子百般呵護、提供最好的資源,但親子衝突層出不窮,孩子甚至變成「啃老族」「繭居族」。

成田認為現代父母,尤其是高學歷父母經常犯的教養錯誤包括過度擔憂、幹涉、溺愛。父母自己書念得很好、事業有成,反而可能在不自覺地無法全心信賴孩子,或者想要孩子完成自己未達成的夢想或成就,最後遭遇更多挫折。她建議家長應該配合大腦發育順序,留意不同階段的教養重點,更不要動不動就提當年勇;比起自誇,多說自己的蠢事,更有助於孩子自我肯定。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部分內容。

每週上6堂才藝班:錯誤的早期教育會影響大腦

小武是個獨生子,父親是研究員,母親則是醫療專業人員。他從2歲開始上幼兒體操教室,3歲開始進行幼兒學習和彈鋼琴,接著又去上英語會話班,他每一項都做得很開心,連老師都稱讚他「有才華」。由於他本人並不排斥,父母也對他寄予厚望,所以父母也馬不停蹄地每週接送他去上6堂才藝課。他1歲就進入托嬰中心,雖然他總是好動到坐不住,不過這裡的風氣原本就很自由,因此他的行為並沒有特別醒目,反而比其他孩子更博學,就像個孩子王一樣。然而在他升上小學以後,情況卻急轉直下。

從低年級開始,小武的班導師就常常告知家長他會在上課時間在教室裡走來走去,對班上同學動手動腳,不肯寫功課,經常忘東忘西。導師請家長「在家要好好盯著他」,讓父母很傷腦筋,決定盡可能管教他。

在小武讀到小學4年級以前,母親非常嚴格地執行在家裡能夠管教的部分。夫妻倆原本就是那種「從小學到大學都能輕鬆應付學業」的人,所以對小武在學校的情形真的很困惑不解,便認為「既然他做不到,那就只能由我們管教了」。

小武放學回家後,母親首先就是叫他去洗手、漱口,之後讓他喫點心,再檢查書包,拿出當天的作業,陪他一起寫功課。要是小武無法專心、懶懶散散,母親就會嚴厲斥責他或鼓勵他,督促他繼續寫下去。寫完功課以後,母親才會開始做晚飯。

沒有寫完功課就不准打電玩遊戲,但只要寫完,到上牀睡覺以前都可以打電玩。小武從難熬的功課解脫以後,就會一心一意地打電玩。曾經很喜歡彈的鋼琴,如今卻徹底荒廢了。

早上小武會一直睡到母親來喊他起牀。每天的上學準備,都是由母親代勞。後來,他的問題行為不僅沒有改善,還變本加厲。在家念書時只要母親一插嘴,他就會暴怒、亂丟餐具和家具。

在變成這樣以前,這對母子曾經來找我諮詢。我們給了以下的建議:「每天固定在晚上7點喫晚餐。」「讓孩子在晚上9點就寢。」這是很簡單的生活習慣提議,所以小武乖乖地答應了。

接著,我們又建議母親在準備晚餐時,偶爾安排一點事情讓小武幫忙,並記得在他幫忙後對他說「謝謝」。另外我們也請父親配合晚餐時間提早回家,撥時間全家人一起喫飯。

結果怎麼樣了呢?

小武漸漸變得獨立自主,母親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時無刻照顧他。他開始懂得思考電玩要打到什麼時間,才能在晚上9點就寢。直到5年級、6年級,然後升上國中以後,小武已經蛻變成完全看不出以前是問題兒童的活潑樣子了。

這個時候,我提醒父母「要引導小武說出自己的想法」。後來,小武慢慢能夠做到自律,高中時還表示「想做動物相關的研究」而選擇理科的課程,現在正在大學裡為了實現夢想而讀書。大家應該已經可以看出來,小武為什麼能夠擺脫問題兒童的狀況了吧。

大腦的發育順序

人類生存的機能大部分都由大腦掌握,甚至可以說育兒就等於是「育腦」。父母就是改用正確的育腦方式,小武才得以改變。就像孩子要先會自主活動頭部以後才會說話一樣,大腦的發展是有順序的。所以,培育大腦也有應當遵守的順序。

在孩子出生到5歲以前,必須先培育「體能腦」。睡覺、清醒、進食、靈活地動作,這些全都是由大腦掌管。體能腦主要是指包括負責內臟運作和自律功能調節的下視丘在內等間腦、腦幹部位。

寶寶出生後只會躺著,不分晝夜都會哭著討奶,接著才會漸漸不在深夜醒來、可以持續睡過夜。然後寶寶會慢慢能夠自主轉動頭部、翻身、坐著、爬行。在這段時期,寶寶會和家人一起在早晨醒來,入夜後睡著,一天喫三餐,開始會表現出喜怒哀樂。總而言之,人一出生後,身體和大腦會先開始發育。

在體能腦發育時期後,接著就是1歲要開始培育「智能腦」。這部分主要是指負責語言功能、思考、運動技術(精密動作)的大腦新皮質。智能腦會在中小學的學習過程中大幅發展,不過依然會有個體差異,大致都需要花時間一路培育到18歲左右。

最後是在10歲到18歲期間培育的「心智腦」。這部分是指運用大腦新皮質裡功能最頂尖的額葉,來解決需要進行人性邏輯思考問題的能力。

大腦需要依照這3個階段來培育,但是大多數的父母都不管「體能腦」,只一味地講求發展「智能腦」和「心智腦」。這就是導致學歷迷思父母在育兒上受挫的主因,小武也是相同的情形。

小武的大腦培育失敗,是因為父母輕忽了在幼兒時期培育「體能腦」。母親有全職工作,同時又要讓孩子去上好幾家幼兒才藝班,每天都在趕時間。小武在3-5歲時通常都是過了晚上8點才喫晚餐,接著洗澡,休息片刻後上牀就寢,早的話10點就能睡覺,偶爾還會拖到11點。雖然小武培育了「智能腦」,但「體能腦」卻沒有充分培育,因而處於發育失衡的狀態。

比學才藝更重要的事

如果在培育「體能腦」之前先培育了「智能腦」,原本童年時期乖巧聽話的優秀小孩,在升上小學高年級以後,就會有很高的機率發生拒絕上學、焦慮症等心理問題。

從小武的例子來看就很清楚了,父母若是輕忽培育大腦的順序,就會得到慘痛的教訓,這就是事實。

「體能腦」先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再依序堆上「智能腦」「心智腦」,這才是良好的育腦階段。倘若「體能腦」太虛弱,不管後面再怎麼努力堆砌「智能腦」和「心智腦」,都可能會失去平衡而崩塌。

舉例來說,大家可以想像住在一棟客廳位於2樓的獨棟房屋。

假設大家都想要有一張放在客廳裡的漂亮沙發,或是超大螢幕的電視。想要這些並沒有問題,但如果1樓(體能腦)面積比2樓(智能腦)要小很多,要是往2樓塞進各種家具,房子就會垮掉。即使2樓什麼也不放,房子也可能會因為一場小地震而崩毀。萬一大地震來襲,全家人都會被壓扁。

只要好好培育體能腦,小學的孩子在入夜後就會睡覺,早上會主動起牀、表示「肚子餓了!」並喫早餐,然後心滿意足地乖乖去上學。

乍看之下,所有孩子每天都是很普通地早起去上學,但是根據小學的調查結果,早上強制叫半睡半醒的孩子起牀、逼肚子並不餓的小孩喫飯的家庭,其實遠比想像中的多。

各位讀者是不是在孩子尚未培育好體能腦(1樓)時,就強迫他學才藝或運動(2樓)呢?當然,如果孩子自己想學,父母也會想讓他學。父母可以盡全力幫助孩子發展能力,但希望各位要注意「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否均衡」

當我問家長「想要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時,幾乎沒有人回答「只要健康強壯就好」。希望孩子呼吸均勻,心跳速度適中,有足夠的肌力,具備至少能保護自己逃避危險的運動神經;晚上可以睡得香甜,早上張開眼睛就能起牀,總是笑容滿面、活力充沛──我從來沒有聽過家長這樣回答。

然而,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一切都要以這些為基礎才能建立起來。

依我看來,「想要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的答案如下:在「體能腦」時期培養出「像原始人的孩子」。在「智能腦」時期培養出「有課外求知欲的孩子」。在「心智腦」時期培養出「能夠判讀對方心思的孩子」。(書摘由如何出版授權,經中央社節錄;編輯:張珈爾)1130415

為何父母越完美,孩子越痛苦?:化擔憂為信任的教養之道
  • 作者|成田奈緒子
  • 譯者|陳聖怡
  • 出版社|如何
  • 出版日期|2024/04/01
延伸閱讀


標題:為何父母越完美孩子越痛苦?別急著讓孩子拚才藝課【書摘】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87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