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澎湖縣28日電)澎湖縣定古蹟觀音亭逾百年的鑄鐵古鐘,因嚴重鏽蝕殘片斷裂,澎湖文化局委由堇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歷時2年完成修護,讓古鐘風貌再現,保存重要歷史文物。

澎湖文化局長洪棟霖表示,澎湖觀音亭古鐘緊急搶救計畫,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委託堇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借用在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物維護研究中心修護,目前已運回,保存於澎湖觀音亭廟埕鐘亭內。

文化局指出,古鐘今年運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物維護研究中心,進行科學檢測及維護。先清潔古鐘表面產生劣化的外來汙染物,並以微噴砂方式除去表面的疏鬆鏽層並除氯鹽。

由於鐘體嚴重鏽蝕,部分已成殘片,因此嘗試以塗敷凝膠的方法脫氯;而鈍化及封護可達減鏽、緩蝕的效果,並增強保護塗層。在藝術性修護上,將未變形的古鐘碎塊拼合並以修護材料填補孔隙,最下層置支撐環避免碎塊脫落。

為完成現地保存,將原鐘亭密閉式玻璃鋁窗改為可開關式,玻璃以抗紫外線貼膜,降低紫外線照射影響,並於內部設置恆濕設備,完成古鐘修護工作並改善保存環境。

澎湖文化局指出,觀音亭古鐘應鑄造於清光緒年間,至今逾百年以上,古鐘原安置於磚砌鐘亭內,因鐘亭面海,亭內空間濕度鹽分高,夏季強烈日照,使鑄鐵古鐘嚴重鏽蝕殘片斷裂,殘件掉落地面,可能為原施作棕漆或長年鏽色,經維護後可清晰見中段陽鑄銘文「澎湖觀音亭」,但因嚴重生鏽多數銘文已缺失,下方弦紋僅約略見銘文記事。

澎湖廳志記載指出:觀音亭古鐘,依稀銘文可辨有「光緒」、「寅」等字,以及形似「上泮」,因此研判此鐘最有可能立於光緒16年(1890年)之後,最遲不晚於光緒19年(1893年),而銘文可能記載吳宏洛出資修建觀音亭,後經署理記名總兵官王芝生經手,並由候補知府朱上泮為文記事。(編輯:郭諭儒)1121229

澎湖縣縣定古蹟「觀音亭」有座擁有逾百年歷史的鑄鐵古鐘,原安置於磚砌鐘亭內,但因鐘亭面海,亭內空間濕度鹽分高、夏季強烈日照,導致古鐘嚴重鏽蝕、殘片斷裂,近年由文化局委外修護,助古鐘重現風華。(澎湖縣文化局提供) 中央社  112年12月29日
澎湖縣縣定古蹟「觀音亭」有座擁有逾百年歷史的鑄鐵古鐘,原安置於磚砌鐘亭內,但因鐘亭面海,亭內空間濕度鹽分高、夏季強烈日照,導致古鐘嚴重鏽蝕、殘片斷裂,近年由文化局委外修護,助古鐘重現風華。(澎湖縣文化局提供) 中央社 112年12月29日
澎湖縣文化局指出,觀音亭古鐘應鑄造於清光緒年間,至今逾百年以上,由於嚴重鏽蝕殘片斷裂,今年運至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物維護研究中心,進行科學檢測及維護。(文化局提供) 中央社  112年12月29日
澎湖縣文化局指出,觀音亭古鐘應鑄造於清光緒年間,至今逾百年以上,由於嚴重鏽蝕殘片斷裂,今年運至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物維護研究中心,進行科學檢測及維護。(文化局提供) 中央社 112年12月29日
延伸閱讀


標題:澎湖觀音亭清代古殘鐘 修護完成風貌重現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679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