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火山神祕面紗 大屯火山觀測站強化監測預警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2日電)大屯火山觀測站今天開箱首期優化工程成果,預計明年4月對外開放。國科會表示,透過地震波證實巖漿庫存在,並透過地殼變形、氣體或溫泉水等數據即時監測火山活動,不僅揭開火山的神祕面紗,搭配預警系統也能確保大台北地區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國科會與內政部2011年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菁山自然中心共同成立「大屯火山觀測站」(Taiwan Volcano Observatory at Tatun, TVO);結合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技術,完成科技優化的第一期工程,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等人今天出席開箱儀式。
國科會表示,大屯火山群為台灣島上唯一具有火山活動的自然景觀區域,地表溫泉及地熱活動明顯,依據火山灰定年分析,認定大屯火山群最近噴發可能的時間在距今5000至6000年前,近年更證實大屯火山地下有巖漿庫。
吳政忠致詞表示,期盼科技和在地人文結合,透過參觀火山觀測站,能促進外界更了解火山科普知識;他也介紹,大屯火山觀測站主任林正洪運用地震波型證實大屯火山底下有巖漿庫存在,建立即時監測系統,更於去年獲得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林正洪受訪表示,TVO成立至今已逾10年,經過這些年的研究調查,更能完整呈現大屯火山相關資訊,減少民眾對火山無謂的擔憂、預防不正確資訊的傳達,同時藉由監測系統也可以達到預警效果。
至於如何透過地震波證實大屯火山巖漿庫,林正洪說明,由於地震橫波(S波)在液態介質中無法傳遞,因此會形成地表陰影帶,另外縱波(P波)產生時間延遲現象,藉此證明巖漿庫存在。
林正洪表示,巖漿庫的存在代表大屯火山為活火山,即為仍有噴發風險的火山。目前透過密集監測掌握火山動態,監測結果顯示,在金山、萬裏地下約8公裏可以看見巖漿庫頂部,大小約為1/4台北市面積。
林正洪表示,大屯山區域有40個監測站,範圍擴大至北北基桃宜等縣市,北台灣共部署146個監測站,更能精準和密集觀測火山活動;除透過地震現象,地殼變形、氣體或溫泉水改變、溫度提高等也為火山活動的觀察指標。
目前火山爆發災害應變採取多管道通報系統,包含氣象署、防災中心和內政部等單位,TVO則負責提供前端分析和觀測資料。花敬群表示,目前已與台北市消防局合作演練火山爆發災害,火山調查資料越透明,越能減緩對活火山的擔憂。
國科會表示,在TVO建置包括地震監測、地球化學分析、地殼變形、地溫量測等多項火山即時監測系統,並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中央研究院、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單位合作,進行火山監測與研究。
國科會表示,大屯火山觀測站中提供次聲波與視覺化波動影像的鳴響藝術展演,並展示即時監測、火山心跳等科研成果,監測室螢幕也會同步顯示大屯火山各項即時監測數據。未來將進行志工召募和現地訓練相關工作,預定2024年4月正式開放民眾預約參觀,一年可開放240場次,每場次最多30人。(編輯:楊蘭軒)1121222
標題:揭開火山神祕面紗 大屯火山觀測站強化監測預警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