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4日電)長庚醫院針對1087名肝硬化患者追蹤治療10年,結果證明固定療程組相對於長期服藥組,不但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的清除率更超過12.8倍,肝病死亡風險也減少67%。

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成績可觀,國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死亡率從2003年10大死因第6位,降至2022年第11位,死亡人數從最高的每年5621人降至4107人,肝癌死亡人數由每年8479人下降至7781人,慢慢可看出B肝防治成效。

台灣多年前已提出肝硬化患者停藥改固定追蹤療程,可減少肝癌發生,但許多病人仍不敢停藥,長庚跨院區合作,以數據證明固定療程的安全性及療效,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鄭文睿今天在記者會說明針對1087名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B肝相關肝硬化病人進行10年長期追蹤研究。

這項研究分別為長期服藥組593人、固定療程組494人。鄭文睿表示,固定療程組的肝硬化病人平均大約服藥2至3年,改善肝纖維化等問題,期間觀察1年以上,若測不到病毒就可停藥,改採取密集地定期追蹤肝指數,竟大幅減少肝癌,增加病毒清除及增加病人存活。

結果顯示,固定療程組的肝癌發生率15.7%比長期服藥組的26.8%低,肝病死亡風險也減少67%,同時固定療程組的病毒清除率也高過長期服藥組12.8倍,證明固定療程的安全性及療效會給病人帶來最大的好處。

肝硬化患者停藥後固定追蹤非常重要,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益程表示,停藥第1年可能復發,首次回診在停藥後1至3個月,若肝指數穩定,每隔3個月回診,不穩者追蹤間隔小於3個月;停藥超過1年復發機率降低,改為半年1次,定期追蹤不可中斷,也不建議穩定者改回服藥。

停藥組比長期固定服藥組效果更好的原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認為,與停藥組是在醫師嚴密追蹤肝指數之下執行有關,依據臨牀上觀察,長期服藥的患者難免受人性影響,多數病況穩定個案不可能完全遵照醫囑天天服藥,甚至不願回診,在診間再次看到個案可能已經肝衰竭。

簡榮南表示,一般肝硬化患者基本上都適用固定療程,但仍有部分特殊對象不適用,如肝癌清除、移植病人、接受免疫治療病人建議長期使用藥物。目前健保給付肝硬化用藥條件還算合理,若未來有更多相關醫學證據,也可進一步討論是否修改給付。

固定療程B肝治療最早是由中央研究院院士廖運範在2000年「亞太B型肝炎指引」提出,歐美肝病學會2016年起跟進。廖運範今天在會中說,病人想用固定療程,但醫師仍給予長期服藥指示,是台灣醫院內很常見的,因停藥定期追蹤監測繁瑣,許多醫師不願意,呼籲醫師依據實證給予病人最好的療程。(編輯:管中維)1120914



標題:肝硬化停藥追蹤取代長期服藥 肝癌發生率減5成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250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