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慢飛天使2 / 重建信心給機會 美麗境界發掘慢飛天使人生價值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郝雪卿台中27日電)精神科醫師林本堂20年前捐出老家並斥資整修,成立美麗境界社區復健中心,透過學習適應環境、職能訓練等,協助發展遲緩甚至退化的慢飛天使們適應生活,重回社會懷抱。
林本堂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慢性精神疾病的病友,例如患有思覺失調症,大部分會從20歲左右、甚至青少年時期便開始發病,產生自理功能或是心智退化,若未及時治療,恐會退化至學齡前的狀態,甚至須終身服藥,慢飛天使可以說不分年齡。
「慢飛天使們需要一所中途之家」林本堂說,病友經過醫院治療出院後,回到家庭與家人相處可能會發生摩擦,甚至必須重複住院,除了藥物治療也需要精神復健。林本堂並成立美麗境界關懷之友協會,讓病友家屬們彼此交流相關資源、共同扶持。
他說,早年精神科的社區復健中心非常少,在聽聞家屬及患者的困擾與需求後,民國92年便決定將自己的老家捐出給協會成立復健中心,當時社會大眾對類似機構的接受度不高,幸好鄰居們與裏長都相當支持,讓慢飛天使們有另一個家。
美麗境界社區復健中心主任楊美珍說,中心主要是讓慢飛天使們在回歸家庭與社區前,能夠學習適應環境、人際互動的技巧,透過不同工作訓練組別,如手工組、中餐組、園藝組等,訓練自我照顧能力外,也有機會重返社會。
楊美珍說,目前中心照顧30多名學員,有9成以上都是思覺失調症的病友,年齡從20多歲到65歲都有,除了工作訓練外,也輔以健康維護、人際互動、社區適應等課程,透過社工、護理、職能等專業人員和學員一同討論設計學習內容。
40歲的慢飛天使小文(化名)患有思覺失調症,原先住在精神院所多年,剛到復健中心評估時,說話、如廁都有困難,退化程度極高。機構觀察發現小文擅長精細動作,於是教小文包手工皁膜,經過不斷練習,小文成為包膜最快、最好的學員,並領到獎勵金給家人補貼家用。
職能治療師藍巧慧說,從小文的個案來說,慢飛天使最需要的是「信心」,再來是「機會」與「接納」,或許大眾會先注意到他們的障礙,但機構成員們的目標是發掘他們的優點,並思考如何發揮他們的長處,讓慢飛天使在疾病的影響下,仍可以擁有人生價值。
藍巧慧表示,社會對慢飛天使接受度不高、給予的機會偏少,加上科技化的趨勢,整體環境並不友善。她提到,例如COVID-19疫情期間需上網預約疫苗、越來越多餐廳使用自助點餐系統,連一般民眾都需要重新學習操作方式,對於想重返社會生活的慢飛天使而言,必須付出更多努力。
「這些孩子需要機會」楊美珍說,希望有更多正向的力量,協助去污名化,以復健中心照顧學員的經驗來說,其實有很多正向的故事可以讓民眾知道,希望不要對病友有太多的刻板印象,而是在工作上給予機會與包容。
林本堂呼籲,政府可多宣傳社區復健中心的據點,讓慢飛天使接受專業的協助,也讓家屬了解社區可提供的服務量能。另外,持續調高健保給付點數也有幫助,讓機構可以永續經營,減少慢飛家屬照顧壓力,讓慢飛天使接受更全面的復健療程。(編輯:唐聲揚)1120827
標題:守護慢飛天使2 / 重建信心給機會 美麗境界發掘慢飛天使人生價值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