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27日電)許多身心障礙者離開校園後僅能留在家,少了刺激恐加速退化。來到「溫心公益空間」提供的小作所和日照中心,學習製作手工品、生活自理,最終目標進入職場,教保員協助慢飛天使接軌社會。

位於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上的「溫心公益空間」,支持與陪伴許多身心障礙者。在小作所內學習製作手工皁、包裝、義賣等,豐富身心障礙者生活。日照服務提供生活自理訓練、認知課程、體適能運動,用於未來可重回社會的訓練。

走進溫心公益空間,一旁架子上擺滿了手工皁、珪藻土杯墊、紫蘇梅等,都是學員創作的作品。

擔任社工已7年的韓禧恩,目前在溫心公益空間擔任副主任兼社工督導,她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提到,溫心公益空間目前小作所收有5人、社區日照有4人,學員週一到週五到小作所報到,進行作業活動的訓練,如手工皁、烘焙等。

韓禧恩表示,智能障礙者的學習速度緩慢,容易忘記,必須重複教導,例如練習操作切皁機,輕度者可能3、4個月可以上手,中重度者得花上半年至1年時間,才能進行下個階段的工作。

這些學員透過學習製作手工皁進而義賣,在義賣過程學習與人溝通接觸,義賣收入作為獎勵,而營造職場情境、按表操課的生活模式,學員除了能理解社會工作模式,也讓家人有喘息空間。

韓禧恩指出,身心障礙者到小作所、日照空間學習,不一定每個人都是要進入社會職場,有些孩子在高中畢業後,沒有其他環境刺激,逐漸退化,部分家長只希望孩子可以開心、快樂生活,不要太快退化。

她分享學員案例,阿鎧是中度智能障礙伴隨身心症者,因父親早逝,母親獨自撫養阿鎧兄弟,因媽媽親職能力不佳,導致家庭功能不彰,無法養成阿鎧穩定的生活作息。阿鎧在小作所培養工作能力、態度,後來進入庇護工場工作,但家中無人支持他用藥,因此精神不佳,無法應付庇護工場的工作。

韓禧恩說,社工協助阿鎧進入社區家園居住,培養他自我照顧能力、穩定用藥、固定作息,目前阿鎧回到小作所學習手工皁,再次出現笑容、自信,希望未來有機會重回職場。

位於台中市南區復興路的「溫心公益空間」教導學員如何結帳,協助學員接軌社會,讓學員未來能順利進入職場。(溫心公益空間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傳真 112年8月27日
位於台中市南區復興路的「溫心公益空間」教導學員如何結帳,協助學員接軌社會,讓學員未來能順利進入職場。(溫心公益空間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傳真 112年8月27日

19歲的小廷個性內向害羞,是不擅表達情感的自閉大男孩,他情緒起伏大,不會察言觀色,交談時伴隨吼叫,在社交人際遇到困難。

小廷在教保老師引導下,學習讓情緒冷靜以及正確的表達方式,在義賣活動中練習與人互動,目前已在社會職場工作。

被問到從事社工工作是否有過挫折,韓禧恩表示,智能障礙者因認知關係,無法正確理解對話內容,加上自閉症伴隨有固著行為,影響人際關係,但是只要觀察、理解他們的癥結點,耐心安撫、溝通,他們也可以理解。

她說,對個案進行評估時,都是以個案最佳利益為考量,不過有時家長會覺得為何要否定孩子,許多家長對孩子帶有自責、愧疚,因此,與家長溝通時要同理家長的心情,耐心溝通才能推廣社工服務。

韓禧恩分享自身經歷,因為有家人也是中度智能障礙者,從小一起成長。她認為,雖然身心障礙者的認知、情緒不好,但是他們很單純、沒有心機。

她說,家人為身心障礙,但生性單純,在路上看到喜歡的女生,當下跳起街舞,而且要跳完才願意離開,雖然旁人覺得行為怪異,但他用跳舞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愛,這種表達方式很可愛。(編輯:唐聲揚)1120827

台中市「溫心公益空間」提供的小作所和日照中心,培養學員技能,學習製作手工品、生活自理,協助慢飛天使接軌社會。圖為副主任兼社工督導韓禧恩介紹學員作品。中央社記者趙麗妍攝 112年8月27日
台中市「溫心公益空間」提供的小作所和日照中心,培養學員技能,學習製作手工品、生活自理,協助慢飛天使接軌社會。圖為副主任兼社工督導韓禧恩介紹學員作品。中央社記者趙麗妍攝 112年8月27日
延伸閱讀


標題:守護慢飛天使4 / 溫心公益空間培養一技之長 慢飛天使接軌社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712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