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研究綠地比率推估健康狀態 與躁鬱症具相關性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8日電)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研究團隊,首次開發出以綠地比率推估健康狀態的模型,研究發現,各鄉鎮綠地比率與躁鬱症發生率兩者為顯著負相關,綠地比率越高,躁鬱症發生率越低。
這篇研究於8月16日刊登於國際期刊「健康與地方」(Health and Place),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天與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治達、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助理教授李曉昀聯手召開記者會發表研究成果。
吳治達指出,研究自2013到2014年健保資料庫,抽樣8160個躁鬱症患者資料;並以遙測方式測量台灣348個鄉鎮綠地比率,分析兩者關聯性。模型分析發現,各鄉鎮綠地比率與躁鬱症發生率兩者為顯著負相關;這是亞太地區首次開發出以綠地比率推估健康狀態的模型。
綠地與人生理、心理健康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住家方圓300公尺內至少要有0.5公頃綠地,換算下來每行政區應有25.6%綠覆率。
吳治達表示,研究反推提升綠地比率,是否能帶來收益。團隊採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資料,估算罹患躁鬱症導致失能或死亡年齡與平均壽命間差距,搭配2013、2014年間台灣平均勞工薪資計算發現,若台灣綠地比例未達WHO建議標準的50個鄉鎮增加綠地,將可減少6.7年健康生活壽命損失、為國家增加236萬美元(約新台幣7525萬元)收益。
李曉昀指出,過往研究已談及許多綠地對健康的效益,但缺乏量化分析方法學,這篇研究則提出了量化方法;但研究僅是發現綠地與躁鬱症具相關性,並非絕對因果關係,不能直接論定綠地太少就會造成躁鬱症;此外統計分析時雖已考慮共病症、性別、年齡、低收入、離婚率、失業率、空氣品質、溫度,卻沒有考慮家族病史這個影響躁鬱症的重要因子。
李曉昀表示,對於接觸綠地,這篇研究也沒有分析不同綠地類型、不同接觸行為,對健康影響有無差別;躁鬱症成因複雜,綠地並非唯一影響因素,但增加綠地是各界可以努力的方向,同時綠地也能提供運動、社交場所、提升生理健康、調節氣候、改善空氣品質、隔絕噪音等,帶來綜合性效益。(編輯:陳政偉)1120818
標題:成大研究綠地比率推估健康狀態 與躁鬱症具相關性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