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電視劇《借命而生》付費直通大結局。都是花過錢的,說話可以大聲點了。我認爲,《借命而生》付費的這幾集,算是徹底爛尾。原因多面。第一點原因,抒情無度,替觀衆抒情,造成有效劇情太少,絮絮叨叨的太多。第二點,敘事邏輯無法自圓其說,造成後半程全部垮掉。

抒情無度,是《借命而生》後半程非常掣肘的問題。在該劇的前半程當中,也有觀衆質疑這部戲的敘事節奏問題。當時,我寫劇評,發表的個人看法則是,劇作前半程當中的絕大多數戲份,都是爲時代畫像,爲具體的大工廠背景畫像,這些畫像是有必要的。但是,到了付費直通大結局的這幾集當中,所有的絮叨的劇情,都不是爲時代畫像了,而是爲煽情而煽情,爲絮叨而絮叨。

在最後的幾集內容當中,近乎每一個角色都要哭泣一把,而且要使勁演自己的哭泣。並且,每一個角色都要表演煽情的戲份內容,甚至於要表演幾十分鐘的煽情戲份內容。幾位主角,沒有一個例外的。這種劇情處理方式,就不是爲時代畫像了,而是編劇和導演替觀衆抒情了。編劇和導演,把觀衆當傻子,認爲如果不代替觀衆們抒情,觀衆們就感覺不到主角情緒一般。

一般,持有這種看法和處理手法的編劇和導演,才是傻子。當一部電視劇用好幾集的劇情去煽情和替觀衆抒情的時候,這部戲給觀衆們看了之後,就會形成一個反向效果——情緒都讓電視劇表達完了,哪裏還有觀衆們抒情的空間啊。真正好的電視劇,要有弦外之音。陸川等導演,沒有給《借命而生》留弦外之音。

展开全文

敘事邏輯無法自圓其說,則是《借命而生》後半程更大的問題。作爲犯罪懸疑電影,時代畫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時代畫像的前提之下,整個的犯罪刑偵邏輯要成立才行。不然,這部戲就是完全垮掉的,最終失真的。《借命而生》到了徐文國回來之後的戲份,近乎全部垮掉,沒有注意敘事邏輯通順的問題。

徐文國在外邊打拼近20年,已經擁有了不少的財富。而他回來的目的,是完成弟弟的遺愿,收購六機長,並且揪出真兇。然而,在這兩個目的上,這個徐文國都沒有做好基礎性的准備。收購這個工廠,卻沒有足夠的資金,最終還是被反派父子一個回合就打敗了。揪出真兇,卻又沒有證據,僅僅憑借着互聯網上的瞎嚷嚷。這么一搞,觀衆們勢必要問,這位打拼近20年的成功人士,就這么沒智商,是怎么成功的?

《借命而生》最終大結局的到來,依靠的反轉力量,竟然是徐文國自殺,讓曾經的女朋友回心轉意,繼而,她拿出了保衛處長的筆記本。這個反轉,十分薄弱。甚至於這個反轉,還不如讓保衛處長的閨女,自己發現了筆記本上的祕密呢。再說,即便是有筆記本,就可以扳倒反派父子嗎?兩位男主錄像向領導舉報這事兒,似乎也面對着證據薄弱的問題啊。這些劇情內容,是不足以讓觀衆們信服的。

顯而易見,陸川導演想要通過《借命而生》表達的最核心內容,並非是什么犯罪刑偵內容,而是大工廠如何被那些廠長們私吞了,在廠長們背後,到底還藏着那些蛀蟲。但是,陸川導演並未把自己的這個敘事野心展开,而是藏着掖着,最終也並未表達明確。甚至於,在反轉的敘事邏輯上,有諸多無法成立的地方。一個舉報,可以扳倒反派廠長父子背後的大佬們?陸川導演自己信嗎?

如果陸川導演承認自己的敘事野心在“國企改制”這件事情上的話,那電視劇《借命而生》就面對着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沒有把“國企改制”這件事情講清楚,而是講的模糊不清,講的邏輯不通順,講的王顧左右而言他了。國企改制是什么?爲什么要國企改制?國企改制的時候,又是怎樣在六機廠這個地方出現了侵吞全廠財產給個人的?這些問題,《借命而生》沒有基礎性的敘事。

只說反派侵吞了,而卻沒有明明白白的劇情展示,如何侵吞的,如何繞過法律監管的,如何順理成章的,這才是“國企改制”敘事野心之下應該完成的內容。《借命而生》的爛尾,令人遺憾。陸川導演缺乏直面的敘事能力,並且缺乏情緒渲染上的基礎性克制。我個人感覺,付費直通大結局這錢,花的有點兒冤。(文/馬慶雲)



標題:《借命而生》大結局,徹底爛尾,抒情無度,敘事邏輯無法自圓其說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4887.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