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蒸餾酒的主流稱謂 “白酒”,如今已深入人心,但在歷史長河中,其更早且更具工藝指向性的名稱是 “燒酒”。從唐宋時期的文獻記載到元明以降的民間俗稱,“燒酒” 之名的形成與演變,不僅承載着蒸餾酒技術的傳播軌跡,更隱含着古人對酒品特性的認知邏輯。

一、“燒酒” 命名的工藝學淵源:以 “燒” 代指蒸餾工序

“燒酒” 之名的核心在於 “燒” 字,這與蒸餾酒的關鍵工藝 ——“蒸餾” 直接相關。蒸餾法釀造酒類的核心步驟,是通過加熱使酒液中的乙醇汽化,再經冷凝分離,從而得到高濃度酒液。這種 “加熱 — 冷凝” 的工藝,在古代被直觀地稱爲 “燒”。

1. 唐宋文獻中的 “燒酒” 記載

目前可見最早提及 “燒酒” 的文獻,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荔枝樓對酒》:“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开琥珀光。” 此處 “燒酒初开” 描述的是打开酒壇時的景象,結合同時期文獻推測,唐代燒酒可能已採用低溫蒸餾技術,但尚未完全普及。宋代《北山酒經》中記載的 “蒸酒” 工藝,與 “燒酒” 本質相通,均指通過加熱蒸餾獲取酒液的方法。

瑤池春宴飲酒圖

2. “燒” 字的技術隱喻

在古代工藝術語中,“燒” 常與 “加熱”“煉制” 相關,如 “燒瓷”“燒丹”。蒸餾酒的生產需持續加熱酒醅,使酒精蒸汽溢出,這一過程在視覺上與 “燃燒” 的溫熱感形成關聯,故以 “燒” 代指核心工藝。元代《飲膳正要》明確區分 “釀造酒” 與 “蒸餾酒”,稱後者爲 “燒酒”,強調其 “經燒制而成” 的技術特徵。

二、“燒酒” 的物性特徵:烈度與灼熱感的雙重指向

除工藝層面的指涉,“燒酒” 之名還體現了古人對蒸餾酒物理特性的認知。與傳統發酵酒(如黃酒、米酒)相比,蒸餾酒酒精度數顯著提高,口感更爲濃烈,飲用後會產生明顯的灼熱感,這種感官體驗被概括爲 “燒”。

1. 酒精度提升的認知迭代

燒酒

展开全文

漢代以前,中國酒類多爲低度發酵酒,酒精度普遍在 10% 以下,口感綿柔。蒸餾技術傳入後(學界普遍認爲元代爲蒸餾酒普及關鍵期),酒精度可提升至 30%-60%,飲用時喉嚨與胃部的灼熱感成爲其顯著特徵。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燒酒…… 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這種 “濃烈” 的口感,被古人以 “燒” 字精准概括。

2. 從 “酒” 到 “燒酒” 的品類區隔

在古代酒文化中,“酒” 最初是發酵酒的統稱。隨着蒸餾酒的出現,爲區分品類,需在名稱中突出其特性。相較於 “白酒”(側重色澤),“燒酒” 更強調口感與工藝的雙重差異,成爲早期蒸餾酒的專屬稱謂。例如,明代北方民間稱蒸餾酒爲 “燒酒”,南方部分地區則稱 “火酒”,二者均以 “熱”“火” 等意象強調其烈度。

三、文化語境中的 “燒酒”:從技術術語到民俗符號

“燒酒” 之名的流行,還與古代社會的飲食文化、民俗傳統密切相關。在北方寒冷地區,蒸餾酒的御寒功能使其成爲日常生活必需品,“燒酒” 逐漸從技術術語演變爲民間通稱。

1. 地域文化與名稱傳播

元代以後,蒸餾酒技術隨蒙古西徵傳入中原,在北方迅速普及。由於北方冬季漫長,高烈度的 “燒酒” 更適合御寒,故在華北、東北等地形成 “燒酒文化”。明代《金瓶梅》等小說中,頻繁出現 “燒酒” 一詞,反映其已融入市井生活。而在南方,因氣候溫暖、發酵酒傳統深厚,蒸餾酒早期多被稱爲 “露酒”“燒刀” 等,但 “燒酒” 仍是全國性的主流稱謂。

貞元七賢飲酒圖

2. 詩詞中的 “燒酒” 意象

文人筆下的 “燒酒”,常與豪邁、熱烈的情感相關聯。清代詩人吳偉業在《梅村詩話》中寫道:“燒酒初开琥珀光,共君長醉莫思鄉。” 以 “燒酒” 的濃烈對應遊子的鄉愁,凸顯其區別於低度酒的情感承載功能。這種文化隱喻,進一步固化了 “燒酒” 作爲高烈度蒸餾酒的符號意義。

四、“燒酒” 到 “白酒” 的名稱演變:從工藝指向到感官描述

明清以降,“燒酒” 逐漸與 “白酒” 並稱,後者最終成爲主流稱謂。這一轉變反映了命名邏輯從 “工藝導向” 到 “感官導向” 的調整:

  • “燒酒” 強調生產工藝(蒸餾燒制)與酒體特性(濃烈灼熱),是技術理性的產物;
  • “白酒” 則側重酒體外觀(無色透明),更符合直觀的視覺認知。

清代《浪跡叢談》記載:“燒酒,即白酒也,北方盛行之。” 可見此時二者已被視爲同一酒類的不同名稱。20 世紀後,隨着現代釀酒工業的標准化,“白酒” 因更簡潔且無地域歧義,被確立爲官方名稱,而 “燒酒” 則作爲俗稱在部分地區保留(如韓國稱蒸餾酒爲 “燒酒”,亦受中國影響)。

蘇百和濃香型白酒

名稱的更迭背後是認知的轉變:當蒸餾技術不再是祕密,人們更關注酒體本身的美學特徵。就像"咖啡"不再強調烘焙工藝,"白酒"的命名完成了從技術術語到商品標識的蛻變,而韓國人口中的"燒酒",則像活化石般保留着這段歷史記憶。正如蘇百和在傳承古法蒸餾工藝的基礎上,始終恪守 “燒春煮雪” 的匠心 —— 以傳統地缸發酵保留糧谷本味,經九次蒸煮提取純粹酒液,讓每一滴酒都蕴含着 “燒酒” 時代的工藝精髓,又賦予現代白酒 “清而不冽,綿而有勁” 的新內涵。



標題:蘇百和酒知識|你知道白酒爲何最初叫“燒酒”嗎?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919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