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生成劇本?取代編劇?DeepSeek硬控娛樂圈
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近期,DeepSeek在社交領域的熱度持續攀升,娛樂圈也不例外。
它被賦予了諸多神奇的功能,有人認爲它能生成成熟劇本,取代編劇的工作;也有人認爲它只是AI技術的又一次進化,雖有所提升,但並非無所不能。
搜狐娛樂通過與娛樂圈的影視宣傳人員、藝人工作人員、大廠PR、媒體人等從業者的深入對話,試圖探究DeepSeek對他們的工作生活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DeepSeek真的“硬控”娛樂圈了嗎?
DeepSeek與娛樂圈
“DeepSeek好用嗎?”
一條簡單的朋友圈,炸出了衆多DeepSeek的使用者,他們紛紛向搜狐娛樂分享了自己使用DeepSeek的用途和感受。
作爲藝人工作人員,以往,譚媛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爲藝人撰寫各種文案,如影視劇觀後感、口播ID、朋友圈文案、節日微博文案、收官小作文等。
如今,DeepSeek的出現極大地減輕了她的工作量。譚媛表示:“有時候DeepSeek生成的文案稍作修改就能直接使用,有時雖然它對平台規則不太了解,文案和標題會過於冗長,需要自行刪減,但總體來說,需求越具體,生成的結果就越准確。”
藝人宣傳小美也透露,她經常借助DeepSeek獲取文案靈感。盡管DeepSeek生成的內容有時顯得較爲簡單,類似小學生水平,但確實能爲她提供一些啓發,經過修改後基本能滿足工作要求。
“DeepSeek最大的優勢在於它能夠快速生成初稿,爲我節省了大量的構思時間。雖然生成的內容可能需要進一步打磨,但總比我坐在那空想好很多。”小美說道。
對於影視劇宣傳燦燦來說,DeepSeek的出現,也讓她的工作猶如神助。
燦燦說,如今影視劇宣傳的物料競爭激烈,宣傳人員想要很好地完成一個項目,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以往,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平台風格、受衆喜好,並結合作品評價提煉優點,才能撰寫出符合要求的宣傳文案。而如今借助DeepSeek,能夠迅速完成對現有內容的搜集整理,並精准把握語言風格,燦燦只需從中挑選滿意的內容並結合自己的觀點進行修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讓燦燦比較驚喜的是,DeepSeek還能提供不錯的長視頻腳本,雖然這部分工作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通常由專業團隊完成,但在預算有限時,DeepSeek可以幫燦燦生成60分的基礎內容,她在此基礎上做一些增色工作,就能滿足基本需求。
燦燦表示:“DeepSeek在腳本創作上的優勢在於,它能夠快速生成框架,雖然細節部分可能需要人工補充,但至少爲宣傳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參考。”
在編劇行業,DeepSeek的影響也備受關注。有傳言稱,DeepSeek已能寫出短劇劇本並投入使用,但編劇們的實際使用感受卻有所不同。
編劇蓓蓓認爲,DeepSeek生成的劇本雖然結構規整、劇情發展合理,但缺乏“人味”和幽默感。當她嘗試提出修改要求時,DeepSeek常常會出現“崩潰”的情況。
另一位短劇編劇葛葛則表示,雖然讓DeepSeek直接寫出滿意的劇本目前還很難,但將其作爲助手使用卻能帶來很好的體驗。他通常自己撰寫劇本,然後讓DeepSeek進行修改,DeepSeek會指出劇情銜接問題、不合理設定的調整、支线的增加等對他來說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對此他非常滿意。
蓓蓓也直言,如果僅將DeepSeek作爲助手,它確實能提供很大幫助。例如在撰寫大綱時,它能幫助梳理思路、激發新點子,還能在劇情銜接困難時提供一些過渡性的建議,這比單純靠自己冥思苦想要高效得多。
替代?
當然,並非所有從業者都對DeepSeek的評價如此之高。
大廠PR小白曾嘗試讓DeepSeek撰寫公關新聞稿,但結果並不理想。盡管他多次嘗試修改關鍵詞、細化需求,最終仍以失敗告終,交稿時間緊張,最後他只能選擇自己動手撰寫。
“目前DeepSeek在處理復雜的公關需求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它無法精准把握公關稿件的語態和風格,生成的內容往往缺乏針對性,可能需要我喂給它更多資料或以往類似稿件,讓它有所參考。”小白分析道。
一位媒體人表示,她曾讓DeepSeek撰寫一篇關於行業現象的深度稿件,但生成的內容更像是論文大綱,缺乏採訪細節和情感表達。
“深度稿件需要大量的實地採訪和情感共鳴,而DeepSeek目前還無法做到這一點。它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框架和觀點,但無法替代記者的現場感和洞察力。”該媒體人說道。
同時,如何用好包括DeepSeek在內的AI軟件,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門功課。
燦燦表示:“在使用DeepSeek時,我需要非常明確地表達我的需求,否則它生成的內容可能會偏離主題。這就需要使用者具備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否則可能會增加溝通成本。”
爲了應對這些問題,燦燦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使用心得。
她通常會給DeepSeek提供更精准的需求,例如不直接詢問“你怎么誇這部電影”,而是指定具體的風格和要求,讓其用豆瓣的風格來誇贊演員的演技,這樣可以提高生成內容的質量和准確性。
從上述受訪者的回答可以看出,盡管目前DeepSeek還不是盡善盡美,但已經能夠幫助使用者做很多事情。由此又讓一些人產生新的憂慮:會不會被替代?
對於這個問題,基於目前對於DeepSeek的使用感受,上述受訪者基本上都給了否定的答案。
“AI都有一個優化的過程,它們不是我們肚子裏的蛔蟲,不可能直接實現我們的所思所想,目前拿它當個實習生用還差不多。”燦燦說。
在蓓蓓看來,DeepSeek目前已經具備了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的知識儲備。蓓蓓透露,此前她也曾嘗試過用其他AI軟件來輔助自己寫劇本,但那些AI寫的文章連最基本的通順度都達不到。相比之下,DeepSeek確實進步了很多,最起碼能夠寫出相對通順的劇情了。
不過蓓蓓覺得,也不用過於誇大DeepSeek的功能,因爲多次使用之後會發現,現階段的DeepSeek可能更適合作爲創作者的靈感觸發器,以及幫助創作者完成一些程式化的文本,做一些事務性的工作。
“它確實能夠寫出一個看似完整的劇本,但因爲素材都是AI根據現有的網絡資料抓取編撰的,所以出來的東西相對比較俗套,台詞也都是片兒湯話,而這種俗套的東西,市場上本來就已經很多了。”
蓓蓓說,“也許它能夠替代一些水平普通的創作,比如那種一‘水’幾百章的網文作品,但指望它創作出啥世界名著,目前是不可能的。”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AI的發展不容小覷。
“對未來AI的發展,我不敢想象,感覺我的想象力已經跟不上它的發展了。”
譚媛感慨地說,“現在已經有人嘗試AI預告片了,以後也許像那種音樂MV、主題視頻之類的物料都不需要拍攝了,只要把人拍進去,設定好風格、場景,靠AI生成就可以完成。”
談及對DeepSeek發展的設想,燦燦希望它能成爲一個具有一站式服務的功能型APP,通過一個軟件,就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所有問題。
目前雖然還沒有這樣的功能,但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各種各樣“DeepSeek+”的玩法,比如將DeepSeek與思維導圖、ppt等辦公軟件搭配使用,實現高效工作的目的。
在上述受訪者中,盡管大家對於DeepSeek的使用體驗感各有不同,但都有相對一致的認知:未來人們與AI共存是大勢所趨。所以學習AI,運用AI勢在必行。
小白就透露,雖然DeepSeek目前還寫不出他想要的公關稿,但也成了他不可或缺的“助手”,查資料、找靈感、解答生活遇到的困惑等,DeepSeek總是有求必應。
同時,他也看了不少有關DeepSeek的“使用手冊”“實操手冊”類的文章,學習向AI提問的藝術,隨着給予的指令越准確,他對得到的答案也越來越滿意。
“總的來說,DeepSeek目前更適合輔助創作,而非替代創作,作爲工具很好用,完全依賴就沒有‘人味’了。”蓓蓓笑着總結道。
標題:自動生成劇本?取代編劇?DeepSeek硬控娛樂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