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冉:在娛樂圈做「活人」真難
轉載來源:十點讀書會(sdclass)
繼《花少2》後,內娛又一檔旅遊綜藝撕上熱搜了。
這檔光聽名字十分和諧的《一路繁花》,一次性集齊了劉曉慶、向太、倪萍、蔡明等好幾個資歷深厚的老前輩。
這個嘉賓陣容,任誰看都是倒吸一口氣的存在。
要知道這幾位老姐姐,無論是地位還是嘴皮子都是出了名的厲害,因此被不少網友調侃爲《興風作浪的奶奶們》。
看到這個陣容,很多網友爲“傻白甜”的李小冉捏了一把汗。
然而隨着節目开播,輿論的風向卻迎來了180°的大逆轉。
看上去毫無战鬥力的李小冉,不僅懟天懟地懟空氣,更是硬剛74歲的慶奶,以一己之力承擔了全部的罵聲。
不少網友銳評:
“看之前:一群老太太圍攻一朵白蓮花。”
“看之後,黑蓮花狂虐一群老太太。”
真事精,還是假性情?
目前全網對於李小冉的審判,達到了頂峰。
李小冉在節目裏,真的就有那么十惡不赦嗎?
她被吐槽最多的一個點,就是爲了節省經費,不讓大家喫飯。
節目开始依舊是熟悉的行李超重事件,導致繁花團多付了6900元超重費,後續經費十分緊張。
也爲她後面和劉曉慶出現分歧,埋下了伏筆。
由於一群人到達機場已是中午,劉曉慶提出先去喫飯。
沒想到精打細算的李小冉,來了一句:“中午還喫得下?我覺得今天一頓就可以了。”
此話一出,惹得在場的所有老年人都有點繃不住了。
於是在劉曉慶強烈反對並率先找好飯店後,大家還是一起坐下來喫起了魚。
結果就在大家喫得差不多的時候,大食量的慶奶表示自己喫不飽。
李小冉當時臉色就變了,連聲阻止道:“姐姐,魚夠了。”可慶奶完全不care,大手一揮表示自己一人就能喫一條魚。
也就是從這時起,李小冉對於劉曉慶的“不懂事”就積攢了怨氣。
後面回到酒店,由於行李送錯到了11公裏外的酒店,導致團隊裏兩個小夥子不得不連夜驅車將行李拿回來。
這時候,擁有六個行李箱的向太就开始心疼兩個年輕人。
“兩個小孩很可憐。”
一旁的李小冉也跟着接茬,並希望領隊劉曉慶出來解決問題。
但此時的劉曉慶想去洗澡洗澡,還發了語音交代兩個年輕人做好明天的行程安排。
這頓時讓李小冉產生了不滿,當衆指責劉曉慶“沒有盡到領隊的責任”。
慶奶則一臉無辜,表示自己完全是被動的,還補了幾句:
“其實他們兩個小孩參與就是榮耀。”
“我年輕時候喫的苦比他們還要多。”
這番話成功讓李小冉的怒氣值飆升,不顧攝像頭當衆掛起了臉。
後面根據向太直播爆料,由於下期劉曉慶遲到兩小時,李小冉更是發飆,足足罵了她十分鐘,讓慶奶一句都插不上話。
種種行爲,頓時讓很多網友大呼濾鏡破碎,紛紛指責李小冉太事精,雙標綠茶。
也愈發讓劉曉慶的大女主形象立得更住了,不管你說啥,主打的就是絕不內耗超絕好心態。
客觀來說,李小冉有些行爲確實有欠考慮,情商確實欠費,可很多時候,她的出發點是好的。
她之所以阻止慶奶加魚的前提是,她此前已經主動和老板套近乎,希望打折。
如果再加一條魚,那么折扣就沒了。
酒店訂房,她也是積極和前台爭取希望減少費用。
房間不夠,她主動提出和張薔擠一間,騰給其他姐姐住。
她真正的錯是講話太直,喜怒都寫在臉上,輕易就將自己淪爲了節目組集火的靶子。
縱觀節目一個比一個還猛的嘉賓,看看第一集引發審判的矛盾點,行李超重,搬行李矛盾,經費不足,是不是讓人越看越熟悉?
再來看看吵得不可开交的導遊風波,背後更是離不开節目組的推波助瀾。
明明競選領隊票選,年齡最大的劉曉慶票數最低,可節目組偏偏就是讓慶奶趕鴨子上架,表示規則是領隊由“最後一名”擔任。
沒有衝突就人爲制造,沒有矛盾就強行設置,就怕撕得不夠狠,撕得不夠響亮,也難怪會有網友吐槽這檔節目是“大型預制菜綜藝”。
可明明除了所謂的“撕逼”,節目裏也還有很多溫情的時刻。
蔡明因爲心疼向太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時,瞬間就能讓人被女性之間天然的共情力所動容。
劉曉慶一見到張薔,就坐在一起親暱回憶起兩人年輕走穴的往事,這些細節明明很值得刻畫,節目組卻選擇了一筆帶過。
只能說就算沒有李小冉,挨罵的也會是其他人。
不會裝,更懶得裝
從《一路繁花》中,觀衆確實看到了李小冉不同於熒幕之上的另外一面。
上節目前,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李小冉,美貌在线,不食人間煙火。
哪怕出生於1976年的李小冉,實際年齡已經48歲,可無論是狀態還是外表,都仿佛中了基因彩票。
第一眼接觸李小冉的人,很容易被她身上散發出清冷孤傲的氣質所迷惑,認爲她距離感十足。
可但凡看了《一路繁花》的李小冉,就會發現她不是會裝,是壓根懶得裝,也是不會真的裝。
早在上節目前,她就毫不掩飾地表示,身邊朋友讓她講話注意點。
“因爲我是一個說話不經過大腦的人。”
事實證明,李小冉有時候直白到讓人無法招架,嘴永遠比她的腦子快。
當所有人一起坐纜車,和向太一起坐的她大刺刺來了一句:“我害怕,因爲它限額是六個人,向太有點胖。”
繁花團經費不足,劉曉慶提議賣唱,她毫不客氣懟道:“姐,誰認識你?這是印尼。”
當向太沒坐輪椅,所有人第一反應都是擔心,她不合時宜說了句:“她發生了醫學奇跡,站起來了。”
也難怪在李小冉在吐槽自己頭發多的時候,倪萍來了一句:“怪不得沒腦子呢。”
有網友評論:“李小冉,有一種老娘不在娛樂圈混的松弛感。”
事實上縱觀李小冉的成長經歷,除了感情上一波三折,事業發展幾乎就是順風順水。
自然就不難理解,她爲何在人精扎堆的內娛,依舊還會保留着這樣的性格。
“躺贏”的开局
1976年,李小冉出生於一個家境優渥的北京高知家庭,父親是空軍飛行員,母親是醫生。
由於外貌出衆,加上優越的身材條件,她在母親的督促下开始學習舞蹈。
李小冉對於學舞這件事情,並不感興趣,很多時候她都是得過且過,完全喫不了一點苦。
學舞需要早起,需要勤學苦練,她永遠是宿舍最後一個起牀的,除了上課練舞,剩余時間就躺在牀上看小說。
爲了逃避早起,她甚至每天還會編各種原因,請假不去上課。
可架不住老天爺賞飯喫,九歲那年她就以北京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舞蹈學院。
每一次考試,她也都能順利過關,畢業之後,又考入了東方歌舞團,可以說是天賦異稟的存在。
更別說她的美貌,也是讓身邊很多同齡人頓覺自身黯淡的程度。
多年後,同學陳數仍會在採訪裏感慨。
“14歲左右,小女孩都處於發育很奇怪的時候,大人的身子,一張小孩的臉,但李小冉就已經出落得落落大方,楚楚動人了。”
或許正應了那句,越是唾手可得的東西,往往就越不會珍惜。
1996年,20歲的李小冉瞞着父母,辭去了歌舞團的工作,开始往演戲行業發展。也就是從這時起,從小沒喫過啥苦的她第一次感受到命運的殘酷。
由於非科班出身,哪怕長相出衆,她也得從丫鬟做起。
第一次拍戲,她就因爲完全不懂動作,當場就被武術指導指着鼻子罵。“你會不會演戲?”
偶爾搭戲,還會遭到同組演員無故的刁難和無視。
多年以後回憶起這些小插曲,李小冉並沒有流露出什么特別強烈的情緒。沒有憤怒,沒有不滿,也沒有任何苦盡甘來的感慨。
對於任何事情,李小冉都看得特別开,過去了就過去了。
她不會非要爭個高低,也不會因此內耗,就此改變自己。
不討好,不迎合
事實證明,李小冉這種隨緣的超絕心態,也注定了她不會過度追求事業的發展,更不會去討好和迎合任何人。
轉型演員後的李小冉,事業發展上也是稱得上是順遂。
2000年,跑了幾年龍套的李小冉很快就被導演趙寶剛相中,出演了 《像霧像雨又像風》的舞女安琪一角。
這個性格倔強,充滿韌性的舞女角色,讓很多觀衆第一次認識到了李小冉。
趙寶剛十分看好她,爲了訓練她的演技,將此時尚不开竅的李小冉丟在了飛騰影視基地演了兩年戲。
經過一部部戲的磨煉,李小冉不再是那個哭只會流淚,笑只會咧嘴的花瓶美人,演技變得細膩動人。
在《別了溫哥華》裏,她顛覆以往熒幕形象,出演了個性潑辣的“楊夕”,也成功憑借這個角色證明了自己,獲得第四屆中國電視藝術雙十佳“十佳演員獎”。
在《來不及說愛你》裏,她所飾演的“尹靜琬”外表溫柔嫺靜,可是骨子裏卻倔強獨立,爲了真愛可以衝破世俗的偏見,也會爲了內心的信仰堅守自己的原則。
在《鳳穿牡丹》裏,她出演了命運一波三折的“鬱無瑕”,雖然遭遇了不少挫折和考驗,失去了相知相許的愛人,但是依舊沒有被打倒,始終堅韌勇敢,直面一切。
苦情民國劇裏的堅韌小白花形象,是早期李小冉的舒適圈,無論是氣質還是外表,都十分貼合。
只是她的美貌,也讓她的演技一直被外界所嚴重低估。
不過憑借這些出圈的角色,李小冉的知名度一再攀升,只是性格上,卻始終幾十年如一日,未見絲毫“長進”。
按趙寶剛導演的話來說:“如果(李小冉)把性格改一改,會比現在紅十倍。”
然而在演戲上,李小冉始終欠缺那個爭第一的心氣,可對於演員這個職業,她絕對是認真敬業,盡職盡責。
導演要求不化妝,她毫不含糊,素着一張臉就上去了。
就算隨着年齡漸長,她也能坦然接受成爲配角,角色不討喜也無所謂。
明知道《慶余年》反派“長公主”一角會招罵,她還是接了。
比起成爲演員李小冉,她更在乎的始終是自我本身,一心想要經營好自己的小日子。
下了戲,她喜歡打打遊戲,一天可以打上好幾個小時,再和朋友一起去喫點好喫的。
旅遊時不喜歡做計劃,睡到自然醒,路邊喝個咖啡,發發呆喂喂鴿子,簡簡單單也很好。
可真要遇上麻煩了,李小冉也是遇事不怕事,看着柔弱卻不軟弱。
曾陷入前任風波的她,面對彼時男友鄢頗被砍重傷,勇敢發聲。
更可以爲了保護自己身邊的朋友,一度和所有人斷聯,獨自克服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如她所說:“你必須要去面對,不能往後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可哪怕遭遇了如此大的變故,如今的李小冉沒有就此退縮,依舊是那個不加修飾、真實鮮活的她。
永遠學不會迎合規則,不懂去妥協,更無法去討好所有人,這便是李小冉。
在名利至上的娛樂圈,亦或是魚龍混雜的社會,活得圓滑一點未嘗不是壞事。
可是如若能一直遵從本心,率性而爲,又未嘗不是另一種幸運呢。
標題:李小冉:在娛樂圈做「活人」真難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8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