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7日電)從屏東潮州移居台東都蘭,作家龍應台新書「注視-都蘭野書」記錄她「美好卻複雜」的田園生活;她說,自己選擇住入「大自然」這個博物館,「生物跟生物之間的關係,唯有注視才能看見」。

龍應台說,這個博物館有6百萬年常設展,「是大山大海」;館內還有各種特展,「比如眼鏡蛇爬進書房,我尖叫到覺得自己很可恥;地震時田會移位,農友有巨大農損,池塘會破,水塔會歪,電線桿垮了,無電無水無網路,我親身參與體驗,了解這些恐懼之後,我知道這是為我而設的特展,我的田野報告。」

龍應台近4年在「博物館」生活,家裡的高筒雨靴必須倒著放,「我曾經一腳踩進去,結果一隻蟾蜍跳出來」;上廁所時,得先看一下馬桶是不是有其他「生物」;龍應台因為3小時凝視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卻看見了12顆燦爛流星;也清晰聽見孤獨山羌行走田野的聲響,「這個博物館教會我很多事情」。

龍應台今天在新書發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自己是「偏食的人,一輩子只用腦不用身體,但我認為知識理論必須透過實踐,否則不算誠實」;龍應台說,如果沒有誠實地注視,不可能真心真意腳踏實地去做永續,龍應台說,希望年輕的孩子可以讀到這本書,「因為這裡的一切,是他們未來的家」。

從「野火集」的關懷家國,到「親愛的安德烈」回望家人,龍應台說家國這個單位是最小的,其次是跟家人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這個命題,比家國更根本更重要」;龍應台新書寫的不單是一個作家閒適的「山居歲月」,更有如「湖濱散記」對於人類之外生命物種的尊重與思索,尋找共居可能。

龍應台表示,這本書希望人類可以放下中心主義的本位,以「同居者」的生態環境與其中各種生物的「緊鄰」作為一種新的注視,「人只是這個地球的1%,其他物種則佔99%,我們應該重新出發,瞭解其他那99%,找到共生之道。」

龍應台說,不要認為這些只會發生在鄉下,「懂得注視,就會看見奇蹟」,龍應台舉例台北市路樹,也會有生物界奧祕,都市也會有都市神奇,「父母親如果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注視,不錯過這些生命的奇蹟與美麗,「他們將一輩子受用」。

龍應台新書「注視-都蘭野書」新書分享會,將自11月23日起分別在高雄、台東、台北、台中及屏東舉行。(編輯:陳仁華)1131107



標題:龍應台住進「大自然」博物館 新書「注視」生命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453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