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福 編輯|樸芳

截至10月23日,《志愿軍:存亡之战》(下稱:《志愿軍》第二部)票房已經突破11億元大關。這讓該片足足領先前作超過2億元票房,也成爲了今年暑期檔結束後首部進入10億量級的項目。

市場表現和觀衆口碑已經足夠佐證這部作品的優異,而在票房、口碑之外,《志愿軍》第二部的脫穎而出也讓沉默許久的主旋律電影重新“活”了起來。

在年輕觀衆審美變遷、愈發難以掌控的當下,這部影片的出現,讓我們意識到主旋律敘事依舊充滿吸引力。

支撐低迷影市

《志愿軍》第二部可以說是今年國慶檔爲數不多的白馬影片。但平心而論,最初行業對這部影片的市場預期是有限的——或是由於近年來主旋律電影同質化程度增加,又或是由於觀衆對主旋律選題的逐漸“祛魅”,一個客觀事實是,近年來主旋律電影市場表現的確處於下行狀態。

即便是《志愿軍》三部曲,其系列首部作品《志愿軍:雄兵出擊》在去年國慶檔上映時也僅撬動了8億+票房。在續作項目普遍難及前作的市場環境下,《志愿軍》第二部能夠打破常態,已然超出了行業預期。

這背後的首要原因自然還是來自影片的高品質。

作爲一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志愿軍》第二部並未將敘事重心完全放在宏大敘事或是對战爭大場面的描繪上,而是利用大量筆墨塑造了許多個战爭年代的平凡個體。

正如影片片名,這些我們或許至今都很難記住的年輕人們用血肉換來了寶貴的和平。他們的昂揚鬥志、他們的純真樸素,展現出了獨屬於那個年代年輕人的鮮活氣質。這些人的形象也成爲了觀衆情緒共鳴的連通點,令《志愿軍》第二部成爲了一部後勁極大的影片。

與此同時,在社交平台上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作爲一部主旋律電影,《志愿軍》第二部的社媒熱點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走向。

展开全文

在微博熱搜榜單上,湧現了不少“主旋律屬性”並不那么濃厚的話題。譬如全片最出彩的角色李想扮演者朱一龍,原本也是自帶粉絲基礎的熱門演員。這次新片上映有不少觀衆原本是爲了支持他的新片慕名而來,卻收獲了遠比“粉絲電影”更深切的共鳴,讓人們不由自主爲角色而非演員流連。

當然,也有不少普通觀衆在觀影前對片中青年演員們印象鮮少,卻同樣能在觀影後留下了深刻印象,主動在社交平台上交流感想。人們懷着不同的觀影期待走進影院,卻相同地收獲了跨越幾十年的共情,甚至拾起了對那段歷史的探知欲。

而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年輕觀衆走進影院觀影,並加入社交平台的討論。這部影片的價值也就進一步地被發掘了出來。

由於上遊供給側的產能下降,今年電影市場長期處於缺新片、少好片的狀態之中,自暑期檔結束以來,市場已經許久沒有誕生過能夠提振大盤帶熱市場領跑影片。在低迷的電影市場中,每一部高票房高口碑項目都難能可貴,表現超預期的《志愿軍》第二部,便是這樣的存在。

主旋律從未被拋棄

在我們看來,《志愿軍》第二部最寶貴的是打破了之前行業中“觀衆對主旋律電影祛魅”的刻板印象。

盡管前作市場表現並不那么突出,即便近兩年已經鮮有主旋律電影能夠成爲市場焦點撬動高票房,甚至整個電影市場都處於低迷的大環境中,但沒關系,電影觀衆仍然會給這種類型充分的肯定。

《志愿軍》第二部也並非孤例。

在電影市場還因不可抗力因素深陷不確定性之時,《八佰》和《長津湖》系列等優質項目通過將战爭類型元素與主旋律選題的融合,獲得了來自觀衆的廣泛好評;9.3分豆瓣神作年代劇《覺醒年代》,也借助大量高光橋段成爲無數觀衆的年度記憶。

還有通過迷影敘事解構主旋律選題的《革命者》、以新鮮選題取勝的《萬裏歸途》,很多優質主旋律影視作品都能表明,只要能夠創作出真實動人的好故事,國人的愛國血脈便會一次又一次地被這些影視作品點燃。

現在,《志愿軍》第二部的口碑票房雙收也足以再次證明,主旋律電影依舊擁有市場。

我們無需對主旋律內容帶有別樣有色眼鏡,題材從來都不是主旋律電影被拋棄的原因。

而此次的《志愿軍》第二部,除了在市場層面帶來積極作用外,亦能夠讓行業對主旋律電影重拾信心。正是這部電影的到來,讓行業重新看到主旋律電影依舊擁有可觀的市場空間,觀衆需要主旋律電影,從業者也有了繼續深耕這一類型題材的理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英雄記憶

透過這一層,《志愿軍》第二部亦再次凸顯了一部優秀主旋律影片更深遠的社會效益。

所謂主旋律電影,最核心的作用便是傳遞主流價值觀。

但在創作過程中,宣教屬性往往也會成爲導致主旋律電影缺乏娛樂性的主要因素。爲了增加影片的可看性,近年來行業主流的創作方式是將商業化元素與主旋律屬性相結合。例如疊加战爭類型增加爽感、插入懸疑類型豐富趣味性,亦或是利用小人物敘事增進觀衆共情。

一部優秀的主旋律影片,總能在盡可能不影響商業屬性的前提下體現宣教功能。在《志愿軍》第二部中我們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

抗美援朝對於年輕一代人已經是過於久遠的歷史,觀衆們無從接觸當年奮战的先烈、也缺乏足夠“年輕”的影視作品來勾起年輕人對歷史的求知欲。《志愿軍》第二部恰恰能夠補全這部分空白。

這部作品將鏡頭對准了一批在那個年代投身战場的年輕人身上。青年演員們的演繹和劇作層面對战士角色的聚焦讓這個有些年代距離感的故事也有了現實題材才能給到的強烈情緒共鳴。而選題本身也依舊具備了主旋律電影應有的宣教屬性。

這讓《志愿軍》第二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代年輕人的歷史虛無。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裏,觀衆仿佛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歷史課。而在演員生動演繹和豐滿故事的吸引下,也有不少年輕人在看完電影後萌發了繼續走進歷史的興趣。

譬如故事核心角色李想,是那個特殊年代裏的“理想”青年化身,他的一腔熱血、勇敢無畏是抗战時期廣大有志青年的縮影,是這部影片最容易引發觀衆共鳴的角色;妹妹李曉則是抗战年代獨立女性的代表,她生在舊時代長在新中國,有思想抱負,亦能在战場上獨當一面發揮自己的作用,打動了很多女性觀衆。

兼備了戲劇性與真實性的孫醒也意外收獲了很多小朋友們的喜歡。孫醒在战場上的表現比較全面,在一衆志愿軍战士中顯得異常吸睛。而當觀衆們進一步了解紀錄資料,也能驚喜地發現歷史中更多真實的“战神級”战鬥英雄的存在,在不經意間達成歷史與影視作品的共振。

老一代觀衆們聽着邱少雲、董存瑞的事跡長大,新一代觀衆則通過更多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跨越時空找尋共鳴。從《覺醒年代》中的陳延年、陳喬年兩兄弟,到《志愿軍》中的志愿軍战士們,這些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就像是抗战年代無數英雄們的小小縮影,已然成爲了拉近年輕觀衆的一座堅實橋梁。

銘記歷史,是爲了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志愿軍》第二部的成績證明了,行業依舊能夠譜寫好英雄記憶,主旋律也依舊擁有可能性。



標題:當年輕觀衆們選擇《志愿軍》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03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