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黃鬱菁屏東縣17日電)墾丁大街一帶遊憩發展常與國家公園目標衝突,墾管處定期通盤檢討以取平衡。今年9月底內政部核定「第一種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輔導居民合法化建物,重塑墾丁大街地貌。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逾40載,長期以來在遊憩發展與生態保育間與居民衝突不斷。墾管處透過定期通盤檢討方式,引導轄內人為開發區域合理發展。2015年第4次通盤檢討後,內政部今年9月底核定「第一種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引導墾丁大街屋主將建物合法化,並重塑墾丁地貌。

墾管處昨天及今天各辦1場說明會,墾管處企劃經理科長張芳維在會中指出,新規劃增加商店用地,並訂定增加建蔽率與容積率回饋機制,引導違建自拆補照合法使用。地主可依回饋規定,於細部計畫生效實施5年內,限期申請調整建蔽率不超過80%及容積率不超過240%。

張芳維說,經審核通過1次捐贈,增加20%建蔽率及60%容積率的回饋核心保護區(生態保護區及特別景觀區)土地後,得調整建築基地建蔽率及容積率,並申、補辦建築執照及使用執照。

有居民提出,自己住宅在國家公園進駐前落成,僅14坪大小,又因道路擴寬限縮空間,即使增加建蔽率至80%也難以符合規範。

張芳維回應,違建管理分4類;第1類為素地新建,第2類為使用執照變更,第3類為列管中違建,第4類為部分或全部違建。計畫目標是讓可合法化的先合法,違建時間點以2011年為界,即第3次通盤檢討發布以前就存在建物,同意在地居民自己自住,經查報違建罰新台幣3000元後列管,居民仍享有居住權,但2011年後新增違建就得走拆除程序。

為提升遊憩服務品質及營造墾丁國家公園小鎮景觀文化,墾管處也提出遊憩景點整合規劃,墾丁地區建築應與整體景觀環境相互呼應,將透過景觀設計審議以控管整體景觀;另增設必要公共設施及開放空間,規劃友善人行空間,逐步改善整體景觀風貌。

張芳維說,大街外圍環境有大尖山、羊角石、青蛙石,還有大灣沙灘,預計將這幾個景觀軸線串聯;除了大街省道這條線外,選定通海巷等3條連接山與海的軸線,讓人可從大街走到沙灘,並設想在節點規劃高台,讓外部景緻連到大街,將由設計公司進場做進一步規劃。

關於人行空間,張芳維說,省道目前規劃是2車道,大街上完全沒有人行道,將與公路局協調,在外側車道建構人行道,也許比照部分都市在柏油路上漆綠色作法,先作出空間使用區隔。景觀上整體改善,盼在3年內看到成效。(編輯:管中維)1131017

為提升遊憩服務品質並營造墾丁國家公園小鎮景觀文化,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遊憩景點整合規畫,認為墾丁地區建築應與整體景觀環境相互呼應,擬透過景觀設計審議控管整體景觀。中央社記者黃鬱菁攝  113年10月17日
為提升遊憩服務品質並營造墾丁國家公園小鎮景觀文化,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遊憩景點整合規畫,認為墾丁地區建築應與整體景觀環境相互呼應,擬透過景觀設計審議控管整體景觀。中央社記者黃鬱菁攝 113年10月17日


標題:墾管處輔導居民建物合法化 重塑墾丁大街地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5802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