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招商掀开新一頁。

今天(8月1日)起,《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施行。當中備受關注的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國務院批准,不得“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

至此,以往作爲招商引資重要手段的稅收優惠,將退出歷史舞台。

那么,創投圈熟悉的“資本招商”模式會大舉補位嗎?最近一個月內,投資界獲悉多個城市引導基金組織研討會,重點談論如何適應後招商時代。

同時,也有資深投資人透露上海等部分城市率先行動,开始清理與稅收掛鉤的產業扶持政策。


今日起施行

以稅招商要落幕了


這一幕酝釀已久。

今年6月,國務院正式公布《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第十條,針對各地稅收優惠和財政獎補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納入審查範圍:

第十條 起草單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或者未經國務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響生產經營成本的內容:

(一)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

(二)給予特定經營者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

(三)給予特定經營者要素獲取、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險費等方面的優惠;

(四)其他影響生產經營成本的內容。

這意味着,盛行已久的地方“以稅引商”模式被按下了暫停鍵。以往各地青睞的“稅收優惠”式、“獎補”式招商引資开始退出歷史舞台。

過去,對於一些招商引資而來的企業,地方部門往往將當地最好的稅收政策進行傾斜,設置“返還、減徵、補貼”等舉措,金額幾十萬到數百萬不等。這種特定的稅收優惠,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稅務成本,也因此成爲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一大“法寶”。

今年1月,全國稅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开。會議在介紹2024年工作重點時指出,嚴肅治理地方違規招商引資中的涉稅問題,嚴格抓好稅費政策統一規範執行,嚴禁稅務部門和稅務幹部參與配合違規招商引資,發現問題堅決嚴肅查處,切實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可以看到,各部門接連部署,嚴肅查處違規招商引資中的違規返稅、“稅收窪地”等涉稅問題。

自《條例》頒布後,已有不少地方陸陸續續研究停掉特定稅收優惠、獎補,多個地區接連清理廢止違規出台的稅收返還優惠政策。

最新則是某市一份《招商整改任務清單“二十條”》在社交媒上流傳,當中提及全面清理與稅收掛鉤的產業扶持政策,全面清退以引稅提成比例爲收益的招商中介、以壘高規模的方式賺取扶持資金差價的招商中介,立即禁止籤訂新的與稅收掛鉤的產業扶持協議……同時提出,要按照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研究出台新的一輪規範的產業政策等。

這只是一個开始。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在以往的“稅收獎補”招商模式中,一些地方政府爲吸引企業而提供了過多的優惠政策和補貼,不但沒能“招龍引鳳”,反倒讓投機的“候鳥企業”抓住了機會。

所謂“候鳥企業”,指的是這些公司長期以來依賴稅收優惠政策以獲取利潤,但往往只進行短暫的入駐,隨後又去追逐下一個地方更高的優惠。

顯然,這樣無法爲當地帶來真正的稅收貢獻,一旦搬遷,甚至還造成地方的損失。

招商內卷歷歷在目——爲了招引企業、留住企業,有的地方政府、區域之間互相比拼,優惠力度水漲船高,造成招商引資的條件甚至超出價值投資的範圍。

這幾年,出於政府引導基金的返投壓力,投資機構也成爲招商大軍一員。

然而一些現象同樣值得警惕。比如去年業內傳聞,某家投資機構把招商壓力分攤到了企業身上,把遷注冊地寫到打款協議裏面——你不遷注冊地,我就不打款。

一位常年與政府引導基金合作的投資人談到,“相對富裕的區域爲了招商打得頭破血流,財政略緊張的地區也不得不孤注一擲地押寶,各區域之間競爭激烈,很難談及公平競爭。”

如此內卷,也影響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上海科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傅紅巖曾感嘆:“一些引導基金把招商引資放到首位,但如果不考慮本地區域優勢和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則背離了投資的本質,最終會造成區域分割,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長此以往,盲目地招商引資,使得本地的產業培育和創新無法達成預期,從而更造成了財務上的重大損失。

此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步部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

隨着新規正式生效,一個新招商時代來臨。北京某VC機構合夥人認爲,這有助於緩解招商的不良競爭,“至少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招商過程中拍胸脯、打包票、做承諾時,會比以前更加謹慎,量力而爲——不再爲了招引目的,做出超出承受能力的承諾。”同時,區域間的競爭也會更加協同,緩解零和博弈的情況。


开啓招商新路徑


隨之而來,近年興起的“資本招商”模式有望站到舞台更中央。

最近一個月,多個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團隊組織研討會,談論後招商時代的變化與應對。投資界了解到,投資機構也紛紛开啓相關各類咨詢。甚至有投資機構早在春節後就頻頻在內部开會談及此事,“當時就預判以稅引商的模式,不會持續太久。”

招商,承載着地方產業培育的重任,歷來是各地政府的頭等大事。產業興則城市興,招商比拼背後,各地爭搶新興產業的迫切心情溢於言表。

告別以稅引商時代,作爲“資本招商”的重要載體——政府引導基金是否會引來新一波爆發?這一幕拭目以待,但下沉的市縣引導基金有望出現一波小高潮。

衆所周知,最近三年全國政府引導基金遍地开花,東部沿海及省會核心城市已經經歷一波爆發,也在實踐中積累了教訓與經驗。可以明顯看到,相比以往“撒網式”投資,越來越多的政府引導基金开始高度聚焦於某一個產業、某一個細分領域,以更爲主動的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

政府築巢引鳳,“當各地不再通過稅收優惠來招引,而是將可預期的資源、資金調動到基金層面來,通過基金的方式來實現,這將更加精准,也更符合市場化規律。”多位投資人表達類似意思。

越來越多的探索正在湧現。

今年6月,北京落地4支共計50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包括200億元先進制造和智能裝備產業投資基金、100億元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100億元的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100億元的綠色能源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這是引導基金追求產業精細化的一縷縮影。

相似的一幕是,上海也正式發布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來產業基金,母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上海國投公司爲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的管理人。

而幾乎同一時間,廣州市投資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揭牌,對外發布了“廣州招商引資20條”,從重構招商體系、強化招商統籌、創新招商模式等方面提出20條措施。當中提出推行“市場+資源+應用場景”的招引新模式,實施資本協同型招商。

招商攸關城市經濟命運,這一幕仍將熱烈繼續。

就在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當中提到:要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令人警醒。



標題:今天起,地方招商變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3303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