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最近多位藝人在618晚會上的表演被網友質疑是假唱,爲此還登上熱搜。

有關假唱的爭議,每年都會出現,但這種現象似乎並沒有什么改變。

向多位業內人士了解之後發現,導致假唱最大的原因也許並非藝人,而有着更爲復雜的原因。

“還音演唱”“半开麥”

所謂假唱,又名對口型,指演唱者在現場演唱時播放事先錄好的歌曲,舞台上並沒有發出聲音,而以脣形配合的表演形式。

如今,純對口型的假唱比較少,更多是“還音演唱”。

資深樂評人余晉湘介紹,所謂還音演唱,就是藝人會提前在錄音棚錄制好即將要演出的作品,並經過後期處理,再現場播放。

“藝人在現場也會唱,只是他的麥克風不开,他的聲音只有自己能夠聽到。”余晉湘說。

還有一種情況是“半开麥”,類似於在KTV唱歌的時候开原唱,但原唱音軌的音量較低,觀衆聽到的是混合的效果,最後出現的效果中,既有事先錄制的原唱部分,又有現場真實演唱的部分。

這些情況的出現,使得觀衆對於假唱的判定和界定越來越難。

“你說它是假唱吧,但它也是藝人自己唱的,只是不是現場唱的而已。”

左左說,“區別就是現場唱成什么樣子都會被播出去,藝人難免緊張,半开麥或還音演唱的話,可以後期修音,不會被觀衆當場就審判,心理負擔小一些。”

之所以流行這種做法,余晉湘表示,主要在於一台晚會選擇的藝人比較多元,有專業歌手,非專業歌手,演員、愛豆等等,無法在同一播出標准下進行,現場演唱能力不能得到保障,爲了避免出現演唱事故,就選擇了這種捷徑。

展开全文

左左直言,平台明知道某些藝人唱得不好還要邀請他們,主要原因在於,平台邀請藝人也挺難,既想要收視率點擊率,又想要效果好,只能請他們過來“表演”。

“大部分藝人中,只有那種唱功真的很好的純歌手,才會在意這個。”左左說,“其他人爲了追求更好的舞台效果,無所謂是否現場真唱。”

除了上述原因,現代音頻編輯技術的高度發展使得假唱越來越難以被觀衆察覺,以及通過綜藝節目選拔出來的藝人,在節目錄制過程中習慣了後期修音,越來越依賴假唱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綜藝節目中假唱現場屢禁不止。

法律風險

對於上述的“半开麥”“還音演唱”等,網友有不同的態度。

“又不是第一次了,大驚小怪什么,除了粉絲,誰會守着看呀。”

“如果不會唱歌,可以不接這個工作,沒真唱的實力就別上台,演員不是挽尊的借口!”

“我覺得大家不要過分苛責假唱,只要不在營利性演出中假唱,這樣對大家耳朵都有好處。”

對於業內人士來說,輿論對於“假唱”現象的審判,似乎也不痛不癢。

“我覺得大家在意藝人是否假唱,但也沒有那么在意。”

業內人士慧慧說,“只是覺得有點上當受騙的感覺,但這種上當受騙又沒有實質性的損失,所以藝人唱得好了,就誇兩句,唱得不好了,就罵兩句,當個消遣。”

不過,從法律層面來說,假唱就沒有那么“無所謂”了。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表示,假唱是指演員在演出過程中,使用事先錄制好的歌曲、樂曲代替現場演唱的行爲。

如果藝人假唱,既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也需要承擔行政責任。

根據《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以假唱欺騙觀衆的,觀衆有權在退場後依照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規定要求演出舉辦單位賠償損失,演出舉辦單位可以依法向負有責任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追償。

若以假唱欺騙觀衆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同時,北京勇者律師事務所龔惠青律師表示,根據《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條規定,以營利爲目的的營業性演出的營利方式,不僅包括售票、向個人支付報酬,還包括接受贊助、以演出爲媒介進行廣告宣傳或產品促銷等方式。

但在實際操作中,就像假唱一樣,界定營利性演出也存在一定的爭議。

有人認爲,大家沒有花錢看電視,平台的晚會不屬於營利性演出,所以藝人就算真的假唱也不違反法律法規。但有人認爲,平台晚會都有贊助商和冠名,觀衆雖然沒有花錢看,但正是因爲觀衆的觀看,平台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收入,所以也不能說他們完全不是商業性的演出。

至於具體要怎么判定,目前大家對此更多處於一種輿論上的審判,並沒有人真的去較這個真。

“如此來看,這更像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而非法律上的問題。”余晉湘說道。

症結所在?

每當出現假唱風波,藝人總是衆矢之的。

但余晉湘認爲,這並非全是藝人的錯,更多的問題在於節目幕後主創。

“作爲晚會的主要負責人,就看導演想要一場什么樣的音樂會,如果他想要流量,爲了確保好的舞台,那么他只能請有流量的藝人來‘表演’,如果他不對流量妥協,堅持真唱,那舞台就成爲試金石了,實力不好的人肯定就不來了。”

余晉湘說,“有時候並不是藝人想假唱,相反,即使他們唱得很好,有的導演爲了保證舞台效果也不允許真唱,這就是一小部分、但又處在決定層次的人所做的決定,從而導致的局面。”

除了主創的想法需要改變之外,余晉湘認爲,還可以從一些政策的實施上滿足觀衆的知情權。

“如果是直播,就寫直播,直播回放,就寫直播回放,如果不寫,那我們就一律認爲他是非現場直播,再進一步,如果你是還音演唱,那你就標出非現場演唱效果,這樣的話,觀衆就了解了。”

余晉湘,“如果政策能夠對電視節目的播出作出相應的規範,那么就不會有那么多偷換概念的詞,當觀衆帶着知情權去觀賞一台晚會,也不會有這么多的假唱質疑。”

今年,《歌手2024》採取直播模式播出,引爆網絡,雖然觀衆對於歌手們的現場表演吐槽聲不斷,但追更的熱情也絲毫不減,從中不難看出,大家對於歌手真唱的渴求。

曾經,導演爲了給觀衆呈現完美的舞台而選擇還音演唱,但毫無瑕疵的表演,“美則美矣,毫無靈魂”,正如那英參加《歌手2024》所說——作爲一個好歌手,就應該有緊張度,這是對舞台的一種敬畏。同時,當真的現場演唱時,就算有瑕疵,也是有魅力的現場。

內娛音樂綜藝太完美太無聊了,希望每一次對於藝人假唱的質疑,都能離下一次真唱近一點。



標題:多位藝人疑似假唱惹爭議,此現象爲何屢禁不止?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857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