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學者:台灣推智庫外交 創造新對話空間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16日專電)智庫外交多被視為官方外交之外的二軌外交或1.5軌外交,大馬學者分析,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不論北京採取何種反應,推動智庫外交或交流是必然的道路,能創造新對話空間。
財團法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台亞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與執行長楊昊昨天抵達馬來西亞,今天出席在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舉辦的「南向:台灣與南韓區域政策比較」(Looking South: Comparing the Regional Policies of Taiwan and South Korea)論壇。
蕭新煌以「台灣新南向政策:成果與展望」(Highlighting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 Achievement and Prospect)為題發表演說。台亞基金會下午赴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Centre for Malaysian Chinese Studies)拜訪交流。
華研主席姚迪剛(Yau Teck Kong)表示,華研就如同華人的資料與研究平台,以華人議題為研究對象,與大馬社會運動同步成長,但隨著政治與社會大環境改變,華研以更多的學術研究為核心,角色調整為民間研究機構,研究與馬來西亞華人社群有關議題,並提供諮詢與服務的重要智庫功能。
蕭新煌說,這次到大馬拜訪華研等重要智庫,先探訪並了解對方意願。
他向華研與會代表介紹台灣的民主運動發展,說明民主化與社會運動對台灣政治社會發展的影響。如今台灣雖已民主化,但仍有不足之處,還需要深化民主的品質,而智庫就有代言與政策倡導等多元角色。
對於台灣推動智庫外交交流模式,馬來西亞默迪卡民調中心(Merdeka Center for Opinion Research)研究員李泰德(Ted Lee)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即使面對中國壓力,台灣與他國智庫交流不是沒有機會,如果採取「去政治化」區塊,與政治議題敏感性不太相關議題,會讓其他國家智庫更願意合作。
李泰德認為,台灣如果推動新南向政策,不論北京採取何種反應,透過智庫交流是一定要走的道路。台灣明顯的走向就是要採取新南向模式,目前是貿易與經濟發展,未來甚至有可能會有政治方面的合作。
李泰德說,東南亞沒有一個國家與中華民國有正式外交關係,當政府對政府溝通模式有實際困難時,智庫的交流模式拓展外交領域就是一個新的空間。
馬來西亞華研智庫副主任潘永強(Phoon Wing Keong)認為,很多智庫具有半官方色彩背景,不論台灣或馬來西亞智庫交流,即使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代表的是從另外一種管道溝通互動。
他說,台灣盼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藉由台馬智庫彼此交流,特別是來自學術界、與台灣官方有淵源學者,有助了解台灣的觀點。(編輯:郭中翰)1130516
標題:大馬學者:台灣推智庫外交 創造新對話空間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