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2週年 歐洲對中國立場充滿疑慮
(中央社台北23日電)明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週年,中國一直表示會「勸和促談」,為恢復和平「發揮積極作用」,但迄今未見實質成果。美國之音引述多名專家指出,歐洲對中國的「中立」立場充滿疑慮。
2月24日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週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7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針對烏克蘭問題,他說,中國既沒「隔岸觀火」,也沒有「藉機牟利」,還說「中方為此堅持不懈勸和促談,為恢復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美國之音今天報導指出,歐洲對中國一直以來「勸和促談」的所謂「中立」立場充滿疑慮,在不少歐洲民眾印象中,中國在調停俄烏戰爭起到的實質作用幾近於零。
烏克蘭非政府組織「評級」(Rating Group)去年發布一份民意調查,顯示雖然大多數烏克蘭民眾仍對中國持有中立態度,但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認為中國對烏克蘭制定敵對政策的烏克蘭人比例一直增長。
雖然烏克蘭政府避免對中國政府發表任何批評言論或作出對抗姿態,希望與北京建立直接和定期接觸機制,但烏克蘭民間的看法不同。
烏克蘭天主教大學教授塞雷達(Ostap Sereda)指出,在烏克蘭的公共輿論中,「北京—莫斯科—德黑蘭軸心」經常受到批評。
報導指出,美國、歐盟和北約都認為中國的言行並不一致,所謂「勸和促談」只是花拳繡腿的表面功夫,因此不斷敦促中國發揮對俄羅斯的實質性影響力。
對此,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表示,「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試圖與俄烏戰爭撇清關係、保持距離。
報導並指出,中國政府迄今仍拒絕使用「俄烏戰爭」一詞,而是使用「烏克蘭危機」。中國試圖淡化俄烏戰爭造成的衝擊,但這場戰爭對歐洲的震動是巨大而深刻。
義大利漢學家郗士(Francesco Sisci)表示,在歐洲大陸維持近80年和平之後,俄羅斯對烏克蘭持續2年的入侵,讓歐洲國家意識到一個全新的現實,就是歐洲國家起初認為戰爭會很短暫,但現在戰爭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而且正向烏克蘭以外地區蔓延。
維也納大學歷史學教授瑟爾(Philipp Ther)表示,中國對調停戰爭持消極態度,不利於中國成為負責任大國。他認為,中國錯失了成為調停俄烏戰爭的國際掮客的寶貴機會,如果中國能夠說服俄羅斯收兵,中國將能成為國際公認的超級大國。
但瑟爾認為,中國不願意這樣做,因為中國視俄羅斯為夥伴,不希望西方在戰爭中取勝。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也認為,無論中國有沒有對俄羅斯提供實質支持,中國都會在公開場合繼續扮演低調的被動角色。
他表示,如果中國真要履行其口頭承諾,為和平發揮建設性作用,就必須對俄羅斯採取限制性措施,「北京能夠限制俄羅斯,但它沒有也似乎沒有興趣這樣做。」(編輯:陳鎧妤/楊昇儒)1130223
-
俄烏戰爭2週年 歐洲對中國立場充滿疑慮2024/02/23 16:17
-
2024/02/23 15:42
-
2024/02/23 12:03
標題:俄烏戰爭2週年 歐洲對中國立場充滿疑慮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