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22日電)為反制美國及其盟友的科技圍堵,中國去年大幅限制鎵鍺對西方國家出口。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全年鎵出口額下降2/3、鍺出口額下降8%,分析稱「下降可能只是報復的起始點」。

據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在鎵、鍺兩個材料市場均擁有主導地位,鎵的產量佔全球95%以上、鍺的產量佔全球 60%左右。北京於去年8月起,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明顯是針對美國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技術的反制手段。

報導提到,早在去年7月,中國就停止對美國出口鎵、鍺。綜觀去年一整年,鎵對美國的出口額較同期下降超過20%,金額35萬2710美元(約新台幣1093萬元)。然而,鍺對美國的出口額相較於同期卻大幅增加了51%,金額達698萬美元。

中國對日本出口鎵、鍺的降幅更大,其中鎵的出口額較同期衰退近3/4,僅368萬美元,鍺的出口額下降約1/3,約剩下376萬美元。

然而,在一片下降的情形之下,去年中國對俄羅斯的鍺出口成長了78%,達到1099萬美元。2022年,中國沒有向俄羅斯出口鎵,但2023年的出口額為18萬9480美元,為對美國出口額的一半以上。

報導引述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志凱表示,「中國限制這些關鍵材料出口,只是一個起點,美國應該做好充分準備,應對中國進一步報復的行動。」

他說,先進產品最能感受到這項管制的影響,對美國的高科技軍事影響更大,因為美國部分的雷達和戰機,依賴這兩種材料。

報導引述美國地質調查所的數據,2018年到2021年間,美國進口的鎵,其中有53%來自中國,德國和日本則各供應了約13%。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資深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受訪時分析,中國管制造成的影響反應在成本而非造成短缺,因為這些原料並不是很稀有,多數的公司都有庫存,然而管制措施將會使取得成本大幅提高。

他認為,美國與日本勢必要擴展更多的獲得管道,因為「中國很清楚自己在關鍵原料領域擁有主導地位,出口管制是對美國主導的半導體禁令所做的明顯報復。」

吳卓殷形容,「出口管制始終是一種地緣政治工具,而中國將更頻繁的使用」,如果美中關係出現「意料之外的改善」,那麼有機會回到可討價還價的情形之下,但「顯然不太可能」。(編輯:周慧盈)1130122



標題:中國減少對西方出口鎵鍺 分析:只是報復的起點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418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