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億,今年首個獨角獸破產
一聲嘆息。
2024年伊始,一個明星獨角獸悄然倒閉——知名創業公司InVision宣布,將在今年底停止業務。透過官網公告,這家曾經估值130億的獨角獸公司即將停止運營,宣告創業破產。
至此,今年獨角獸倒下比以往時候更早出現。或許很多人對InVision陌生,但這在創投圈曾是一個現象級項目——憑借研發設計軟件,服務了一衆知名To B企業客戶,更是在融資路上开掛一舉融到F輪,身後集結了包括Tiger Global、Accel、Spark Capital等一衆知名風投機構,是當年炙手可熱的獨角獸。
但沒想到,坍塌來得如此之快。自2018年後,InVision就沒有再公布過融資消息,而市場也被更具創新力的競爭對手搶去。因創新而崛起,因平庸而泯滅,沒有造血能力終究走不長遠,這家獨角獸之死令人扼腕。
創業維艱,每一家獨角獸的崛起與衰落都是一部值得警醒的教科書。
一家估值130億獨角獸
剛剛宣布倒閉
讓我們回到故事的开始。
那是2011年,在硅谷經營一家創意機構的Clark Valberg,因爲無數次與客戶溝通修改設計方案而心力交瘁,作爲設計師和客戶中間的溝通商,他認爲中間的溝通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那么,爲何不能讓設計師和客戶直接在設計稿上直接溝通修改?就這樣,InVision應運而生。
彼時,美國設計軟件領域市場仍然是一片藍海,只有Adobe、Sketch幾家公司,而InVision幾乎是最早主打“雲端協作”的設計軟件。
具體來看,InVision每月收費約100美元,允許最多五名設計師創建和共享原型設計。而創收的真正核心,是來自需要查看設計並提出修改意見的客戶——他們可以隨時看到鏈接,每個月還需要支付8美元,才可以使用評論系統。換言之,InVision最終根據整個組織的設計共享範圍來賺錢。所以,它從一开始就針對TO B端的大客戶。
一經推出,InVision受到企業客戶的歡迎。資料顯示,InVision產品推出第一年就擁有了注冊用戶超過50萬,每年都在翻倍增長,到2018年達到頂峰。官方介紹,截止到2018年,InVision擁有超過500萬用戶,客戶包括財富100強中的97家,例如Netflix、Uber、Airbnb、Twitter、星巴克等,年營收超過了1億美元。
自然而然地,InVision進入風投機構的視野,融資所向披靡——
從2013年开始,InVision幾乎保持着每年一輪融資的節奏。其中在2013年和2014年,InVision完成來自 Tiger Global和FirstMark Capital 共同投資的A輪和B輪融資,總計3260萬美元;
2015年,InVision宣布完成 C 輪融資 4500萬美元,領投方爲風投公司 Accel,原投資方FirstMark Capital 以及 Tiger Global 均有參投;
2016年,InVision 則獲得 5500 萬 D 輪融資,領投方是 Iconiq Capital,這家風投曾投出Facebook 和 Twitter。
2017年,InVison宣布完成1億美元E輪融資,領投的是Battery Ventures,還有Spark Capital和Geodesic入場。
高光時刻是2018年——這一年,InVision官宣1.15億美元的F輪融資,估值達到了19億美元(約合136億人民幣)。投資方陣容相當豪華:由Spark Capital領投,高盛以及現有投資者Battery Ventures、ICONIQ Capital、Tiger Global、FirstMark和Geodesic Capital跟投,Atlassian也參與了本輪投資。
然而誰也沒想到,一切很快如拋物线般墜落。
是誰殺死了它
很多人認爲InVision 的潰敗是因爲Figma。
Figma是共享軟件設計的現象級公司——成立於 2012 年,首款產品上线於 2015 年。由於產品力更突出,Figma 逐漸佔據市場份額。正如一些客戶的表述:一旦內部可用,沒有人會再用 InVision。原因在於Figma 有免費的入門版,這對於很多中小企業已經夠用了。
再加上,Adobe、Sketch等老牌設計軟件紛紛推出了協同設計的功能,又分流掉一些客戶。從2019年起,InVision 的用戶數就开始走下坡路。
競爭只是一部分外因,最致命的問題還是在InVision 內部。曾經在 InVision 工作過的一位前員工 Jess Meher 復盤InVision 的失敗原因:
“我曾在 InVision 全盛時期工作過,當時的收入正從 1500 萬美元增長到 1 億美元。簡單來說,InVision 之所以失敗,是因爲他們不再傾聽客戶的聲音。”
他提到,InVision 由於過於執着於战勝 Adobe 和 Sketch,試圖在一個過於激進的時間表上擁有端到端設計系統,以至於忽略了爲客戶解決他們當下而非數年後的需求。
總結下來,似乎最初的成功讓InVision 對於現有產品過於自信,喪失了持續創新和开發產品的動力。後來把大量的心思精力醉心於市場營銷,炮制一大堆播客、博文和設計資源。
沉迷於競爭,缺乏產品重心、放棄創新、开發進度緩慢、忽略市場和客戶反饋等等因素,一步步地將InVision 推入深淵。“整整3年來,產品一點都沒有改進!企業客戶不斷流失,競爭對手正在生吞活剝我們。”一名員工痛心疾首感嘆。
從2018年之後,InVision再也沒有官宣過任何融資。盈利能力腰斬、後續融資資金沒有接上,現金流斷裂後只能選擇關閉。
2024年才剛拉开帷幕,InVision公司CEO在官網留下這一段話:
“經過深思熟慮,我們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即在 2024 年底停止 InVision 的設計協作服務。我們非常感謝大家投入時間和精力,使 InVision 成爲一家令人難以置信的公司。我們一起重新構想了設計師的協作方式,提高了設計思維的重要性,並在此過程中幫助徹底改變了設計行業。我們以衷心的感激和欣慰的心情結束了這一章,因爲設計行業的狀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曾經因改變了行業而崛起,最後因平庸而泯滅,徒留一陣唏噓。
2024,警惕獨角獸批量倒下
這也許是當下獨角獸倒閉的一縷縮影。
《財富》雜志引援標准普爾全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美共有642家公司申請破產,創13年來的新高,相比2022年足足增加了72%。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昔日明星獨角獸WeWork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回想2010年,WeWork在紐約以共享辦公空間起家,2019年巔峰時估值高達4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0多億)。短短幾年過去,公司衰落速度讓人難以想象。
“2023年,讓我感觸最大的一個話題是錢依然很‘貴’。”奔走於全球的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感觸更深,眼前一幕所帶來的壓力比想象得還要大——低利息時代結束,錢比以前變得更貴了,意味着估值的邏輯也發生了變化,市場對於投資的選擇,走向了更加低風險的趨勢。
這意味着,一級市場獨角獸後續融資更難了。他直言:“如果還按照一兩年前的股權投資估值預期去融資或募資,那么將會比較困難。”
如此一幕幕,足以敲響警鐘。
獨角獸融資告急。據研究機構PitchBook報告顯示,自2021年以來,有400多家獨角獸公司,沒有籌集到新一輪資金,其中約94%的科技獨角獸公司沒有盈利能力。用VC的話來說,目前可能有1/3的獨角獸已經名存實亡。
《普華永道中國獨角獸CEO調研2023》顯示,只有40%的受訪獨角獸企業表示在過去12個月中估值有所增長,部分企業面臨估值下跌的壓力。
縱觀這些獨角獸企業敗局,無一例外都有着共同點:估值過高,融資過快,無法盈利又沒法擺脫持續燒錢的窘境。但經過反復捶打的一級市場投資人已經不會再爲存在於BP中的商業故事买單,最終項目難以爲繼。
此時此刻,具備自身造血能力於創業公司而言太重要了。
再次想起上海科創集團董事長傅紅巖最近在第二十三屆中國股權投資論壇上提醒:“半年一輪,一輪漲一倍,這種估值遊戲最終可能造成自己被反噬,企業無法獲得下一輪融資,資金鏈斷裂。”
這樣的教訓,歷歷在目。
參考資料:《ARR 超 1 億美金的 19 億美金獨角獸倒閉了》,投資實習所
標題:130億,今年首個獨角獸破產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