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17日電)碳有價時代來臨,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12月22日啟動首批碳權交易,金融、製造業有意搶頭香,包括中鋼在內等業者規劃購入約500噸碳權,用於產品碳中和。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首批碳權來自於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7國,依據規劃,每噸二氧化碳當量訂價落在5美元至15美元,初期僅限國內法人購買。

碳交所規劃,每天交易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3時30分止,買方以台灣法人為限,企業買進碳權後,不能再把碳權放在碳交所平台轉售,使用上則端視業者各自用途以及供應鏈要求進行安排,未設定「有效期限」。

隨著台灣碳交所將啟動首批碳權交易,不僅傳統製造業、半導體業者有意爭取首批碳權,兆豐金控、合庫金控、第一金控與華南金控等公股金控亦評估買進碳權,購買量也是百噸起跳,用以中和用電、商務旅行等產生的碳排。

另外,國營事業台電和中油因考量預算程序,均表示不會搶購首批碳權,但中鋼有意爭取碳交所的首筆碳交易。

中鋼表示,首批將購入約500噸碳權,價格應該介於5美元至15美元,不過確切金額和數量須視實際的媒合狀況。中鋼購入的碳權主要會用於產品碳中和,另外也會視環境部碳權交易法案制定方向,進一步規劃碳權使用。

為了減少生產過程的排碳量,中鋼積極發展低碳及碳中和產品,減碳成效可達25%;同時,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中鋼也以大帶小推動供應鏈共同減碳,扶植22家廠商進行碳管理,初估有3500多噸的減碳潛力。

碳交所指出,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國外碳權確實有機會抵充碳費,但須待相關子法訂定,以及政策明確規範;但以目前狀況而言,首批在碳交所掛牌的國外碳權,尚不能抵充國內課徵碳費,也不能直接抵減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內企業購買首批國外碳權的好處就是做「碳中和」。(編輯:林淑媛)1121217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中央社製圖)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中央社製圖)
延伸閱讀
  • 碳交所22日首批碳權交易 中鋼搶頭香擬爭取購買500噸
    2023/12/17 16:13
  • 2023/12/12 15:08
  • 2023/12/11 20:50


標題:碳交所22日首批碳權交易 中鋼搶頭香擬爭取購買500噸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243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