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3日電)中國華夏能源網今天報導,去年太陽能產業熱絡,吸引許多跨界業者來分搶大餅,卻因產能過剩而導致價格走跌,競爭格局持續惡化。究竟要追加投資還是停損出場,跨界業者面臨艱難抉擇。

報導說,去年中國至少70家企業跨界涉足太陽能,包括賣白酒的五糧液、家電業界巨賈海爾、食品飲料業的皇氏集團,甚至服飾業的棒傑股份也來插旗。

這其中還包括不少本業遭遇瓶頸,覬覦太陽能有展望的業者,像是原本生產消費電子產品元件的英力股份,去年虧損人民幣(下同)2793萬8600元(約新台幣1億2000萬元),決定進軍太陽能扭轉頹勢。

可惜事與願違,因老本行不景氣及新產能不斷投入,數據顯示,英力股份上半年就虧損2597萬9900元,第3季仍赤字,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為負183萬5900元。

截至目前,已發佈公告暫停或取消跨界太陽能投資的企業包括正邦科技、樂通、奧維通信和乾景園林;其中,樂通雖未終止專案,但投資金額由47億元大幅削減至1250萬元。

報導指出,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吸引大批沒經驗、缺人才和技術甚至資金的企業來跨足,但從成本控制、電池轉化效率、產品良率等方面而論,確實隔行如隔山,加上跨界企業欠缺核心競爭力,難適應供大於求的高強度競爭。

與此同時,太陽能產能過剩導致價格走跌,更形雪上加霜。Inforlink數據顯示,N型矽片M10尺寸成交價格持續下探至每片2.35元,略高於P型的每片2.2元。

高效矽晶太陽能電池產品如TOPCon等,價格每瓦約0.9至1.2元之間,但後續新簽訂單已開始接近每瓦0.98至1.05元左右。

當然也有成功的案例,如本業是汽車裝飾的鈞達股份,跨界太陽能後轉虧為盈,據年報顯示,均達股份去年淨利達7億1700萬元,2021年巨虧1億7800萬元,但這並不是普遍現象。

報導指出,畢竟對於跨界企業而言,競爭格局正持續惡化,於是他們選擇集體沉默,既不公佈放棄,也不公佈產能進度,沉默成為應對外界質疑的回覆模式,「退出還是留下,跨界者們正艱難抉擇。」(編輯:曹宇帆/楊昇儒)1121213



標題:中國太陽能產能過剩 業者面臨追加或停損兩難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127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