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1日電)為讓轉作高粱的農民確保收益,桃園區農改場今天表示,去年對產區建置14處監測點,當蟲害初期發生率1成時施藥,受損可控制在1成以內,已編綜合管理操作手冊,歡迎農民善用。

因應農業部鼓勵雜糧轉作,北部也有水稻產區農民與金門酒廠簽訂契作、轉作高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發布訊息指出,但因經歷梅雨、豪大雨、夏季乾旱與東北季風等影響,會有秋行軍蟲及蚜蟲等蟲害風險,已結合儲備植物醫師設點調查,並提出有效管理蟲害的方法。

桃園區農改場作物環境科副研究員吳信鬱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在桃園市新屋區、觀音區及新竹縣新豐鄉產區設置14處觀測點監測,在蟲害初期發生率1成時,給予指示用藥,約施作1、2次,蟲害就不會再擴大,蟲害可控制在1成以內,確保農民收穫正常,收益不受影響。

相關管理方式,桃園區農改場已經編輯成高粱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操作手冊,透過預防、監測與評估、治療(幹預)3原則,輔導農民有效管理蟲害;農民若有相關防治需求,可致電03-4768216洽詢。

桃園區農改場說明,秋行軍蟲在夜間取食,幼蟲除會啃食幼嫩的葉片,也會鑽進生長點啃食,造成嚴重危害,白天又會藏匿在葉片中或土壤裡,所以防治困難;蚜蟲也會藏匿在葉片下方或葉鞘中,不易發現,繁殖又快,大量族群吸食高粱的莖稈、穗稉、葉片,造成危害。

桃園區農改場統計,轄區自民國111年起春作種植高粱品種「台南7號」32公頃, 秋作種植「台南8號」品種105公頃。(編輯:管中維)1121211



標題:高粱蟲害初期施藥受損不逾1成 桃園農改場編指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053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