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6日電)碳匯受關注,不過林試所分析林業碳匯具備時間久、量體少等特質,已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高密度種植碳匯效率可提高,將對不同海拔樹種做高密度種植測試,最快6年後評估效益。

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發布新聞指出,將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合作進行不同樹種的高密度栽植試驗,以提高林業碳匯。

林試所育林組副研究員杜清澤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預計今年跟林業署台中分署試驗台灣杉的高密度栽植,明年增加香杉的試驗,以及在台東種植桉樹,種植密度將根據取得的土地面積做規劃,預計最快6年後評估效益。

關於推動此測試的緣起,與林試所育林組副研究員王巧萍的建議有關,王巧萍指出,目前國內人工林大多以行、列為2公尺X2.5公尺或2公尺X3公尺的密度栽植,但是沒有科學數據佐證是最佳方法。

王巧萍並說,而且國外許多研究報告顯示,種植密度會影響林分層級和林木層級的生物量積累;高密度的人工林可在地下碳儲存(土壤和根部)提供更大的好處;且密植可抑制雜草生長,減少刈草次數,可在營林初期提昇森林的整體碳匯能力。

除了種植密度影響碳匯效益,杜清澤說,林試所也對樹種的研究投入20、30年,掌握選育技術,有助於這次試驗的推動。

育林組組長鍾振德指出,目前國內人工林蓄積偏低,每公頃僅132立方公尺,若在造林初期就種植經過選育的苗木,搭配適當的造林撫育方法,應可提高年生長量、增加森林碳匯,現已完成香杉、台灣杉、櫸木、桉樹、相思樹等樹種的選育工作。

林試所說明,森林碳匯年約吸收21.5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已可抵減全國溫室氣體排送(2億8311.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7.36%,農業部門仍設定2040年增匯10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促進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

林試所補充,農業部門的碳匯專案推動雖然具備多元外部效益,同時也有成本高、須長時間累積、量體少等特點,林業碳匯更是其中的典型,為了讓森林碳匯增加效益,著手規劃以上試驗。(編輯:陳政偉)1121206



標題:增進林業碳匯效益 林試所展開高密度種植測試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871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