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外銷東協108億美元 超越中港躍台灣第2大接單地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日電)經濟部今天公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廠商下單地區改變、供應鏈重組等因素,推升東協訂單金額達108.2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一舉超越中港,成為第2大接單地區;中港接單額則為106.3億美元,年增1.2%,終止連18黑。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528.7億美元,年減4.6%,衰退幅度收斂至個位數百分比,連續14個月呈負成長。
觀察主要接單國家,美國訂單金額170.0億美元居第1大接單地區,年減1.4%,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7.6億美元、年減12.0%較多,其次為電機產品減少1.8億元、年減 25.6%;電子產品增加8.4億美元、年增13.3%,抵銷部分減幅。
東協訂單5月首度超越歐洲,10月金額更達108.2億美元續創新高,並首度超越中港,躍升為第2大接單地區,年增94.9%,更創下自2010年2月以來最大增幅,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41.8億美元、年增525.1%較多。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於玲分析,東協訂單成長主因為今年3月開始,廠商從原先的歐洲改為從東協下單,加上消費性電子新品及年底旺季備貨潮挹注,今年第4季為高峰期,因此推升10月訂單暴增。
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襲來,黃於玲表示,推升東協訂單成長的部分因素也來自供應鏈轉移,近年在美中貿易戰、疫後供應鏈重組帶動下,生產基地移至東協等國,也提升台灣來自東協的訂單需求。
此外,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金額106.3億美元,年增1.2%,結束連18個月負成長。黃於玲分析,中港接單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6億美元、年增15.5%較多,其中電競、人工智慧(AI)需求推升筆電和顯示卡等產品需求,消費性電子產品備貨潮也帶動光學器材成長。
黃於玲指出,10月中港訂單翻正,主因為年底消費性新品的備貨期,以及電視面板需求回穩、價格提升,加上去年中國清零政策致低基期因素。
至於中港訂單未來動能,黃於玲表示,中國出口減幅雖逐步縮小,但仍為負成長,且內部零售業並未出現報復性成長,表現溫和;整體而言,仍須視中國內需和外貿、及全球終端需求是否回溫。
歐洲方面,10月訂單金額76.5億美元,年減45.8%,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42.0億美元、年減50.8%較多。(編輯:楊凱翔)1121120
標題:10月外銷東協108億美元 超越中港躍台灣第2大接單地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