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印尼巴勒斯坦公民:憂加薩家人安全數夜難眠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雅加達17日專電)旅居印尼近5年的巴勒斯坦留學生阿納斯在雅加達看到家鄉加薩連日遭以色列猛烈攻擊,他的叔叔、朋友和鄰居因此罹難,房子也全毀,已經好幾晚無法入眠,直到前天終於與一度失聯的母親聯繫上才稍感安心。
在印尼雅加達伊斯蘭大學(UIN Syarif Hidayatullah Jakarta)攻讀伊斯蘭教法碩士學位的阿納斯(Syekh Anas Al Masry)來自加薩北部的貝特漢諾鎮(Beit Hanoun),該小鎮靠近以色列邊界,過去幾天遭到以色列空襲,造成嚴重死傷。
因無法聯繫上加薩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過去幾天阿納斯總是輾轉難眠,直至前天與母親通上電話才稍感安心。阿納斯說:「我已經3、4天睡不著覺,一直醒著到天亮,因為我想知道我媽媽的情況到底如何?」
以色列13日下令加薩北部110多萬居民盡速南遷,法新社日前指出,以色列將展開地面戰,報復伊斯蘭主義團體哈瑪斯(Hamas)7日所發動這場以國史上傷亡最重的襲擊。
阿納斯向中央社表示,前天終於與失聯的母親通上電話,得知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已離開加薩北部城市並往南部移動。他激動指出:「那裡不斷受到炮彈襲擊,很多人都受傷,非常不安全,也有很多人死了。我的叔叔、鄰居和2個朋友都死了,我妻子的叔叔也死了。」
阿納斯一家五口2019年搬至雅加達,他和父母等家人在加薩所住的公寓也被以軍炸毀,他說,「當地很多房子倒塌毀壞,裡面可能也有人死亡,確實的死傷數字應該更多」。
加薩當局15日表示,戰爭爆發以來,有2670位巴勒斯坦人喪生、9600人受傷。
時刻緊盯手機的阿納斯透露,他所取得有關加薩的資訊都是來自網路社群媒體或Telegram、Whatsapp等通訊軟體。他認為,許多媒體立場過於偏頗,且資訊不夠完整。
他說:「電視上雖然有正確的資訊,但資訊量仍然不足,因此必須透過Whatsapp或Telegram取得來自加薩當地的訊息。」
針對西方國家抨擊哈瑪斯挾持以色列籍和外國籍平民當作人質,阿納斯捍衛哈瑪斯,並稱他們為「聖戰者」。他表示,哈瑪斯已釋放平民且沒有殺害平民,但中央社無法獨立核實他的說法。
哈瑪斯12日曾稱已釋放了以巴衝突期間羈押的以色列母子3人,但該說法隨即遭以國媒體反駁;以國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另描述了哈瑪斯斬首士兵的殘忍行徑。
阿納斯憤怒表示,「巴勒斯坦公民在以色列身陷囹圄,你們能看到嗎?我們只希望我們的家人,我們的兄弟能離開以色列就好了。」他認為,哈瑪斯的作為與以色列政府對巴勒斯坦公民的行為如出一轍。
接受中央社採訪的過程中,阿納斯並未深入討論哈瑪斯組織的挾持人質的作為,僅表示,「戰爭正在發生,而他們(哈瑪斯)都是聖戰者」,並說:「這不只是哈瑪斯自己的戰爭,而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抗爭,也是穆斯林的抗爭。」
他強調:「以色列展開攻擊時,也沒有區分哈瑪斯或巴勒斯坦人,全部都轟炸。」
阿納斯沒有任何以色列的朋友,他說,以色列有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和一般猶太人,若無意強佔巴勒斯坦的土地,那當然不是他的敵人。
阿納斯強調,「如果沒有要佔領我們的城市,沒有要殺我們或搶我們的領土,那當然沒事」。
阿納斯在家中接受中央社問的同一天,也受邀至雅加達一所中學演講,談論正發生的以巴衝突及加薩人民的生活,受到學校師生的歡迎。
穆斯林人口逾85%的印尼,官方或民間向來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阿納斯說,以巴衝突升級後,許多印尼朋友都打電話給他,或親自至他家關心他,這讓他感到相當窩心,且人在印尼感覺非常安全。
巴勒斯坦駐印尼大使館統計,目前居住在印尼的巴勒斯坦公民共有420人,阿納斯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名就讀穆罕默迪亞大學泗水分校(Universitas Muhammadiyah Surabaya)的巴勒斯坦學生宋多斯(Sondos Jehad Shnewra),13日在多名同學的陪伴下,在校園內的清真寺舉行聲援巴勒斯坦的活動。
同樣來自加薩的宋多斯說,從小看到包括兒童在內許多人因以巴衝突而死亡,因此受到深深創傷,直至今日,加薩情況仍非常悲慘。
她表示,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國家能擺脫敵人的威脅和囚禁,過上平安、寧靜的生活。
宋多斯通過電話向中央社表示,人在印尼看到加薩慘況,無法用言語形容自己的感覺,「覺得宛如『活死人』,非常糟糕」。她指出,目前家人仍安全,但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只能透過文字訊息持續保持聯繫。
針對哈瑪斯引發爭議的作為,她則不願評論,並說:「我不是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我只希望我的城市和我的家人能平安無事。」(編輯:陳承功)1121017
-
旅居印尼巴勒斯坦公民:憂加薩家人安全數夜難眠2023/10/17 15:34
-
2023/10/17 15:01
-
2023/10/17 14:49
標題:旅居印尼巴勒斯坦公民:憂加薩家人安全數夜難眠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