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2日電)近期中國社群網站廣傳反戰文,民調更顯示,中國民眾對於出兵犯台不熱衷,但香港網路媒體01分析,中國武統方案多元絕非僅出兵犯台而已,像是參考「北平模式」的圍而不攻也是其中之一。

「不願為國而戰」的網文發酵,有中國網友直指「如果發生戰爭,我是不會去的,也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獲得不少迴響。還有人說,身處社會底層,和平時沒人記得,有難時才被想起。

5月中發表於國際期刊「當代中國期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的研究則顯示,根據分項調查,僅55%的中國大陸民眾支持對台灣發動全面戰爭以求統一,33%反對武統台灣。

調查另指出,22%受訪者接受「不一定非要統一」的選項,這等於認同台灣實質獨立。

港媒香港01在8日發表題為「『武統方案』的多元性才是台灣考驗」的文章指出,「武統」取代「武嚇」,無疑是兩岸政經與軍情變化的必然結果,相較於「武嚇」,「武統」的指向性更為強烈也更加具體。

文章指出,台灣人對於「武力途徑實現統一」的路徑思考過於平鋪直敘,唯一的想像就是解放軍大舉攻台,最後拿下台北實現兩岸統一。

文章說,若解放軍日後軍演如果不只5天、10天,並於環台封控之際通牒台灣必須與北京進行政治談判,如此「以武促統」算不算「武統」?並舉例1949年的「北平模式」正是如此。

據中國搜尋引擎百度百科,1949年1月15日,解放軍殲滅天津的國民黨部隊,北平守軍(現北京)陷入孤立無援的圍困窘境,經談判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此後,國民黨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率部25萬依協議陸續撤離,並改隸解放軍,之後中共長驅直入北平 ,平津戰役結束,以致中共控制華北主要城市及大部。

文章指出,中國學界也有人提及「西藏模式」,意旨兼採和平與非和平手段,透過一場決定性的戰鬥或戰役,使分裂勢力看到負隅頑抗沒有任何意義,最終只能接受和平解決的方案。

這篇文章聲稱,就台灣官民當前的輿論氛圍看來,「北平模式」氣候尚且不足,真要打一場仗才能指向未來的「西藏模式」似更具有參考性。

但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於陸委會5月號的「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發表專文「近期中國大陸民眾政治信任及輿論觀察」指出,主張不願上戰場的中國網友論戰已擴散各網路平台,包括網易、知乎、今日頭條等。

他說,中國網友反戰的主要理由包括「對社會不平等的不滿」以及「不願為那些既得利益者而戰」等,這是否凸顯官方帶動的「愛國主義」,逐漸不敵一般民眾的生計考量與對現狀的不滿,值得進一步觀察。(編輯:曹宇帆/邱國強)1120612

延伸閱讀


標題:出兵犯台中國民意不買單 港媒稱武統方案多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57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