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家患癌後移台續創作 證明LKK有無限可能
(中央社記者陳鎧妤台北13日電)鼻咽癌後遺症導致香港藝術家呂志明視力、聽力及說話能力急速退化,但無阻他藝術創作之路。最近他名為「LKK」的展覽,從自癒開始到結合台港文化,證明「老扣扣」也可以重生,有無限可能。
呂志明早已在香港廣告界打出名號。1998年,當時33歲的他正任職知名跨國廣告公司藝術總監,卻證實患上鼻咽癌。
大病改變了呂志明的人生,他選擇從廣告界轉投兒童藝術教育工作,慢慢自己也變成藝術工作者。為了減輕在香港的生活壓力,2016年他與太太移居台灣,展開新旅程。
呂志明向中央社說,來台灣初期沒有人認識他,要由零開始建立藝術事業。他考取街頭藝人證照,及經常申請參加藝術作品展。
癌症帶給呂志明很多後遺症,如吞嚥困難、說話不清、聽力下降而必須戴助聽器,眼晴看遠的事物會一分為二。但這無阻他的創作之路,反而從自身經歷得到更多啟發,作品是否能賣出或賣到好價錢非他首要考慮,他最想透過藝術傳遞積極正面訊息,也治療自己的心靈。
他正舉辦的個人展覽名為「LKK」,取自台語諧音「老扣扣」,為舊事物重新賦予生命,就像即使人家覺得他是老扣扣,他卻活得精彩。
其中一件作品「臉蛋塔」,驟眼看來像平日喫的蛋塔。呂志明說,有一次他喫蛋塔,蛋塔碎沾滿嘴的周圍,但他自己並不知道,因為患癌後部份臉部肌肉麻痺,沒有感覺,要太太提醒及幫他擦乾淨嘴巴。
後來有一次他看到,一名正在他的兒童藝術工作室等候上堂的小朋友,同樣喫蛋塔喫得滿嘴周圍是蛋塔碎,卻繼續天真無邪地笑。
呂志明說,這兩件事的交錯令他發現,同一件事情,只要想法不同,結果也不同。
「臉蛋塔」其中一張作品是他的自畫像,兩邊嘴角向下顯得不開心,嘴角旁有一粒蛋塔碎;他同時在很多小蛋塔上畫上學生及朋友等的笑臉,形成很大對比。作品入選2019年全國美術展。
呂志明不少創作帶有香港情懷,作品「太平山街一隅」是他來台後創作。細看之下,畫框是一張麻將桌板,是他從香港帶來台灣。畫中是位於香港太平山街一間二手店,「龍哥」放學後會在爸爸的店內做功課,等店舖關門後與爸爸開心地回家。
太平山街位於太平山山腰,山上住滿有錢人,山下住的是基層市民,「很諷刺」,呂志明說。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時,呂志明不在港,他紀錄自己從新聞等媒介看到的東西。一班戴著黃色頭盔,穿灰黑衣的人看似站立著,但卻倒轉,像從天而降。旁邊放了一支手電筒,照射下畫中的人會發光,畫的左上方有一根很大的翅膀。作品名為「無疑自由落體」。
呂志明說,「就像不明飛行物體,有些人說看到,有些人說看不到。真正的答案是怎樣?留待觀眾自己找尋」。
這也是呂志明一直認為,藝術應是開放及互動,引發觀眾反思,產生迴響。
呂志明說,來台灣後初期作品較多是描述個人,近期作品較多與台灣有連結,包括今年創作的「雞牌」。
他說,台灣人很喜歡喫雞排,而以前在香港菜市場買活雞,市民挑選了雞隻後,雞販會給一個雞牌,然後剁雞,市民一會兒後拿著雞牌回來取雞。
他訂了台灣用來盛載筒仔米糕的竹筒,然後自己將竹筒切割磨平製成一個個牌子,再在牌子上畫上不同雞隻圖案。
對於身體機會衰退有沒有影響創作,呂志明直言,自己也不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信仰是他繼續好好活下去及創作的重要動力。入選今年台灣美術新貌獎的作品「信仰」,寓意即使身驅枯萎,但仍能仰天而笑迎接希望。
在台灣,呂志明可以無拘無束地創作,但家鄉香港的藝術創作自由被緊縮。呂志明說,在不同地方如果藝術創作空間被緊縮都並非好事,他滿意現在在台灣的自由度,不需要問自己太多問題,都能將自己最真誠的想法表達出來。(編輯:邱國強)1120913
標題:香港藝術家患癌後移台續創作 證明LKK有無限可能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