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節目「海洋日記」 為孩子心中存放遼闊汪洋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2日電)兒童紀實節目「海洋日記」記錄8個因海成長的台灣孩子故事,擅長海洋攝影的導演張皓然想藉節目提供孩子對海的遼闊想像,生命不再被侷限,還成功鼓舞罕病孩子向外活動。
張皓然曾以紀錄片「如歌的行板—瘂弦」奪下台北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在他的鏡頭中層捕捉過許多藝術大師,包含文學家白先勇、吳晟、編舞家林懷民等;他與海也不陌生,曾拍過遠洋漁工、也是電影「男人與他的海」攝影師,但對孩子幾卻乎是首次。
導演張皓然和執行製作劉懿葶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分享,「海洋日記」共有8集,一集約14分鐘,光前2集就磨了1年半,海洋外景得仰賴天公作美,取得孩子信任也靠時間磨合,張皓然苦笑坦言:「玩風帆的心平和我們第一次碰面時,什麼話都不說,只有一句掰掰」,拍攝期一度長到孩子的牙齒掉了,又長出來,差點不連戲。
要從茫茫人海,找到這群靈魂被海水浸潤的孩子,執行製作劉懿葶坦言,他們完全沒人脈,只能土法煉鋼,一家家打電話去有海洋教育的特色小學,詢問是否有推薦的親海小朋友,才找到家中開民宿的衝浪兄弟檔Luca、Roca;他們也跑到到風帆賽事現場,四處搜尋看起來有故事的孩子,自嘲每天都在路邊「撿小孩」。
台灣是海島國家,與海有關的故事很多,與海為伍的孩子也百百種。劉懿葶難忘有個住在小琉球、家人卻不讓靠近海的女孩,只因太多人出海工作後就沒回來過。但她的心願是想學遊泳、和海龜一起遨遊海洋。劇組為了讓女孩家人接受拍攝,還得道觀音廟前擲筊,有聖筊才過關。
張皓然則對覺得自己前世是鯨魚的小胖威利症病友印象深刻。肌無力、情緒易失控的男孩,只要碰到水就能感到舒緩,當劇組帶他到花蓮賞鯨時,見鯨魚冒出水面,孩子就興奮地對爸爸:「爸爸我有超能力。」讓一旁的大人都被融化。
拍過、接觸過無數文壇大師,張皓然認為孩子們和這群藝術家個個共同點,就是擁有「透明清澈的靈魂」。他指出,這群人能從生命龐雜、如洪流般的日常生活裡,提煉出精練的文字,「這種特質每個人一開始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在什麼階段會喪失,能保持著就會變成優秀的藝術家」。
張皓然表示「海洋日記」執行過程中,在孩子安全行動範圍內,團隊都不提供具體指導,給予孩子在海洋中自由發展的空間,把海當成遊樂場、運動場,抑或傾吐情緒的祕密基地、夢幻世界,拋出無限與海相處的想像。
最讓兩人感動的是,在特映會聽到一位有多重障礙的妥瑞氏症孩子家屬回饋,原本小孩踏出家門就會焦慮恐慌,待在密閉電影院更是挑戰。沒想到孩子看完第1集後,就被海龜吸引,主動想留下來多看1集,還想學遊泳,讓媽媽開心直呼獲得一份大禮。
「所有的童年都值得被大海擁抱一次」,張皓然認為無論是水性好或身體不便,當孩子們看見無邊際的大海時,也能為自己心中存放一片海,「至少他可以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生命不會有侷限」。(編輯:方沛清)1120912
標題:紀實節目「海洋日記」 為孩子心中存放遼闊汪洋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