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4日電)金融時報報導,在中國國家巨額補貼下,電池製造業快速發展,今年電池產能會較實際所需多2倍,未來產能過剩更嚴重,行業過度擴張恐會由盛轉衰,導致過剩產能恐轉為出口,加劇中西方地緣政治緊張。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導,由於預計未來需求激增,中國各地正爭相利用政府補貼,建立電池生產中心。

但中國正建造的電池廠,遠遠超出滿足國內電動汽車和電網儲能所需的水平,凸顯巨額國家補貼和銀行貸款不受限制的後果。

大宗商品研究調查機構CRU Group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池總產能約為550吉瓦(GW,一單位GW為10億瓦),超出450吉瓦的最終需求。

2023年中國電池總產能預計達到1500吉瓦,足以滿足2200萬輛電動汽車的需求,是實際需求水平(預測為636吉瓦)的2倍多。

該機構的數據顯示,根據建設電池工廠的公告,到2027年,產能過剩水平將激增至中國實際所需產能的近四倍,到2030年達到中國全部汽車保有量純電動化所需產能的2倍。

報導指出,電池生產熱潮已引起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擔憂,他在3月曾警告該行業要注意過度擴張的風險,以及陷入盛衰循環的可能性。中國一些快速成長的行業,包括房地產和太陽能行業,就已經面臨由盛轉衰。

電池行業高管們警告稱,中國電池製造業正在重現鋼鐵、鋁和太陽能電池板等行業的模式,就是受益於國家補貼而佔據全球市場巨大比重,排擠其他國家的競爭。

一位駐中國的西方汽車行業高層主管表示,電池製造商的擴張計劃「完全不現實」,隨著產能過剩問題變得嚴重,更多企業可能會轉向出口,就像太陽能行業一樣,這將加劇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

法國電池初創公司Verkor向歐盟官員提交的一份報告中稱,2030年歐洲500吉瓦的供應缺口,可能會被中國1100吉瓦的過剩產能填補。

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的戰略及可持續發展副總裁安德烈亞森(Patrik Andreasson)警告,歐洲電網儲能行業特別容易受到中國出口影響,大量進口中國的低成本電池將削弱歐洲的可持續發展雄心,並且很可能被視為一個戰略錯誤。

雖然中國要向全球市場大量出口電池很可能會面臨障礙,但由於美國和歐盟的保護主義政策和鼓勵措施,中國電池製造商正被鼓勵在當地設廠。

佔據全球市場37%比重的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正計劃向美國和歐洲擴張。寧德時代是中國唯一充分利用其工廠產能的電池製造商,今年2月與美國福特汽車(Ford)簽署一項協議,授權福特在密西根州的工廠使用其技術。

報導指出,一些人認為,中國電池產能過剩的擔憂被誇大,因為在中國淘汰煤炭的歷史性轉型過程中,電池將在支持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電池儲能需求將成長70倍。(編輯:陳鎧妤/邱國強)1120904

延伸閱讀
習近平


標題:中國巨額補貼電池業 產能過剩恐由盛轉衰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961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