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31日電)紅斑性狼瘡好發20至49歲女性,多是「三明治族群」,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但治療副作用造成不適,讓許多病友被迫放棄工作,醫師說,直擊免疫系統根源生物製劑是新選項。

據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公開資料,截至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有2萬4686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羅淑芬說,紅斑性狼瘡患者男女比為1比9,台灣每10萬人約有97.5人罹患紅斑性狼瘡。

羅淑芬表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為自體免疫疾病,先天基因異常及後天環境因素皆可能是致病原因,患者因而產生異常的自體免疫反應,產生大量抗體攻擊自身器官造成損害,最常見的皮膚黏膜症狀,包含蝴蝶斑、圓盤狀狼瘡及口腔潰瘍。

羅淑芬說,由於自體免疫系統可能攻擊不同器官,容易伴隨骨骼關節病變、血液系統異常、腎臟及心血管疾病等諸多共病,根據統計,超過50%病患在診斷後10年內會產生不可逆器官損傷,死亡率更是一般人的2.6倍,又以感染症、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為前3大死因。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指出,最新研究發現,第1型幹擾素為致病關鍵,會誘發其相關基因的過度表現,多達8成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人具有升高的第1型幹擾素基因表現標記,第1型幹擾素活性與紅斑性狼瘡各器官臨牀表現都有相關。

盧俊吉說,現有藥物治療選擇僅能達到症狀緩解,治療效果相對有限,類固醇藥物是主要治療方法,最強的抗發炎藥可在數小時內減輕疼痛及控制狼瘡症狀,類固醇如果在疾病控制得宜前提下,主要症狀均明顯改善、無任何重要器官的持續影響,希望在2至3個月內減量。

盧俊吉表示,研究顯示,新型生物製劑可從根本阻斷第1型幹擾素活性,降低器官疾病活動度,53%病患可排除嚴重活動期狼瘡性腎炎或嚴重活動期中樞神經系統狼瘡,但這款藥物目前僅能自費使用,每個月必須自掏腰包新台幣5萬元,至少使用1年,醫學會討論爭取納入健保資格可行性。(編輯:張雅淨)1120831



標題:紅斑性狼瘡「三明治族群」多 藥物副作用影響工作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822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