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民:台灣生技須創類台積電模式 以製造技術掛帥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8日電)有「台灣生技界的張忠謀」之稱的楊育民今天表示,21世紀生物醫藥產業是製造技術掛帥,因此台灣生技須思考如何創造類台積電商業模式,在製造技術永遠居領先;雖然台灣生技CDMO不像韓國一樣有財團資金奧援,但台灣可在研究能量上取勝。
美國韌力(National Resilience)創辦人楊育民今天在「2023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中指出,近30年的醫藥科技發展,印證製造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50年前投入醫藥,可能是80%資源用在研發跟臨牀,20%投入製造,但如今比較複雜的藥物,大概是80%用於製造、20%研發跟臨牀。
「21世紀的生物醫藥產業,會是製造技術掛帥」,楊育民說,如何創造類似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商業模式,是需要思考的方向;他進一步說明,並不是指研發不重要,而是要像台積電一樣,永遠在製造技術上居領先地位。
在交流環節中,針對台積電與生技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在模式上的差異,他表示,以生技CDMO來說,研究單位確實有可能交出商業祕密,因為一開始Tech Transfer(技轉)時,會替其保密,況且最終取勝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次世代技術。
楊育民表示,台積電歷史軌跡也是如此,「我創辦Resilience(美國韌力)時,曾經請教Morris(張忠謀)」。
至於台灣跟韓國生技CDMO有何不同,楊育民指出,韓國資金來源都是大財團,比如三星高層決定進軍生物製劑,「開一張支票就是2 billion dollars(20億美元)」 ,台灣有沒有誰能開出這樣支票,因此必須由眾人攜手合作。
韓國生技CDMO背後有大財團,楊育民說,「這是他們跟我們不同的地方」,不過他們缺乏研究的精神跟能量,這一點「我們是可以擊敗(韓國)的」。
此外,楊育民認為,COVID-19疫情學到最重要的啟示,就是疫苗、治療藥品是國家安全的防衛武器, 所以思考投資時,就要想到平常、疫情戰時的不同,擘畫「投資策略一定要記得我們有護國這個目標」,思考如何在戰時能推出大量疫苗跟製劑。
第二個啟示,楊育民指出,是跨領域的合縱連橫,以防疫來說,一定需要跨域、跨國的合作,比如這次僅在50天內,就從病毒基因序列(sequence)的公布,進入人體臨牀試驗階段(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平常在業界做,9個月已經算很快了。
發展藥物一定要與高科技融合,才能與世界列強競爭,楊育民表示,台灣有很多隱形強項,比如分析技術方面,應不斷研發、走向自動化;製造方面,CDMO是很大的課題,隨全球核酸藥品需求湧現,台灣要把握此機會,切入國際產業鏈,而核心策略涉及人才、資金、智財、法規與環境等。
在上述策略之中,楊育民強調,生物科技要做好的話,科學一定要做得好又快,而且要有毅力,這些正是台灣生技、科技從業人員最大的強項 ,台灣要領航創新、而不是模仿,國際、跨領域人才的培養,會是取勝關鍵。(編輯:楊凱翔)1120828
標題:楊育民:台灣生技須創類台積電模式 以製造技術掛帥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