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7日專電)英國當代視覺藝術最大展會之一「利物浦雙年展」即將開幕,台灣原民藝術家安聖惠獲邀實地創作,作品發想自魯凱傳說。這是首次有台灣藝術家以「委託創作」形式參加利物浦雙年展。

2023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6月10至9月17日在利物浦多個室內展館和戶外空間舉行。南非籍策展人Khanyisile Mbongwa以「uMoya:失物的神聖回歸」(uMoya: The sacred Return of Lost Things)為主題,提倡祖傳及原生知識、智慧和療癒。uMoya在祖魯語意味靈魂、呼吸、空氣、氣候、風。

安聖惠(Eleng Luluan)的作品「Ngialibalibade-致 失落的神話」將於王子碼頭(Princes Dock)展出,是特別為雙年展創作的作品。

作品靈感源自安聖惠的出身背景:傳說中,魯凱族的祖先誕生自被兩條百步蛇保護的陶壼,陶壺因此成為生命起源象徵。

安聖惠從這個古老意象出發,現場搭建巨型金屬容器,並以回收魚網為材料,手工編織出局部結構,化陶壼為神聖器皿和神聖場域,觀眾可以走進作品,在碼頭水岸旁思索人類與水的依存關係,以及氣候變遷對環境的影響。

這是安聖惠「Ali sa be sa be/土石流」系列最新作品。此系列作品述說安聖惠在家鄉屏東舊好茶部落(Kucapungane)的成長記憶。舊好茶部落飽受土石流侵襲,族人屢次被迫經歷災難,在流離失所與回返部落等不同情境間多次反覆。安聖惠嘗試透過創作轉化這樣的生命裂縫。

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組長陳斌全指出,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創作近年常見題材包括環境變遷、文化衝突與調解、身分認同,以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別具深意,有助增進藝術家與國際藝術圈的互動契機。

陳斌全表示,另一方面,台灣過去已有多位藝術家受邀參加利物浦雙年展,此次則是首見以「委託創作」形式參展,不僅顯示國際藝術圈對台灣藝術家的肯定,藝術家也可善用實地創作過程與國際藝術社群產生更多連結。

自1998年創辦以來,利物浦雙年展已委託創作近400件作品,總計吸引超過4900萬參觀人次,台灣歷年受邀藝術家包括袁廣鳴(2004)、陳界仁(2006)、崔廣宇(2006)、陳嘉壬(2012)、邱承宏(2012)、許家維(2012)、建築師謝英俊(2012)、陳瀅如(2016)、周育正(2018)、羅智信(2021),以及今年的安聖惠。(編輯:陳正健)1120608

魯凱藝術家安聖惠在利物浦雙年展推出作品「Ngialibalibade-致 失落的神話」,以金屬、回收魚網等材料創造神聖場域。(安聖惠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2年6月8日
魯凱藝術家安聖惠在利物浦雙年展推出作品「Ngialibalibade-致 失落的神話」,以金屬、回收魚網等材料創造神聖場域。(安聖惠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2年6月8日


標題:利物浦雙年展 魯凱藝術家安聖惠受託創作成台灣首例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