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8日電)牧草刈割後若遇下雨或天氣不佳可能影響產量及品質,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中興大學合作研發「牧草乾燥裝置」,並取得新型專利,提升國產乾草的產量、價值及品質穩定性。

農業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牧草刈割後,在田間萎凋初期水分會快速蒸發,但後期仍須再2至3日才能降至安全含水率,期間如遇下雨或天氣不佳,將延後收穫或失收,不僅影響產量,也會導致品質不穩定。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中興大學合作,成功研發「牧草乾燥裝置」,為國內乾草產業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包括禾豆混植、利基草種栽培及乾草品質分級等,可以滿足國內酪農業、小型草食動物飼養的多元需求,進而減少自國外進口乾草,提高國產芻料的自給率。

畜試所指出,「牧草乾燥裝置」透過人工乾燥技術補足田間乾燥的不足,克服天候造成的關鍵挑戰,因快速乾燥得以保存乾草營養價值、色澤、香氣與適口性,進而提升品質。

此外,其導流技術有效解決高密度草捆熱氣傳導不均問題,可以確保乾燥效果一致,大幅降低乾草製作失敗的風險。

畜試所表示,運用「牧草乾燥裝置」後,雖然每公斤乾草生產成本增加新台幣0.4至1.15元,但因產量增加及品質提升,整體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畜試所指出,這項專利技術已有2件技術移轉,進入推廣應用階段,包含桃園觀音牧草產銷班第2班已正式投入量產,南部地區的技轉業者也正擴建廠房準備進行量產,後續將繼續進行新型機組的研發及提升效能,拓展乾草專業生產技術與體系。(編輯:陳政偉)1140208



標題:畜試所研發牧草乾燥裝置 促國產芻料穩定生產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119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