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蘇思雲台北1日電)歐美部分銀行接連出現倒閉事件,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蒙今天表示,銀行面對利率風險,監理機關應透過壓力測試、確保銀行清償能力,且不能忽略資產市值計價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存款保險上限,但不用到100%。

經濟日報今天上午舉行2023大師論壇,邀請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蒙(Douglas W. Diamond)、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富蘭克林投顧首席經濟顧問朱雲鵬進行圓桌座談,探討如何規範金融市場及因應金融危機。

主持人、中經院院長葉俊顯提問,近期歐美銀行陸續出現倒閉、接管危機,市場擔心是否可能衍生成為系統性風暴,面對金融危機風險,政府監理措施應該有哪些改善、存款保險是否需要提高等。

戴蒙分析,2008年金融風暴是因為大型投資銀行出現問題,銀行有太多業務往來,不清楚哪些房貸抵押證券(MBS)資產品質較差,但這次像是瑞士信貸是經營管理問題,美國的銀行則是因為利率風險,不是因為資產品質太差、流動性太差所造成。

戴蒙表示,如果銀行面對的是利率風險問題,監理機關應該透過壓力測試、確保銀行有清償能力,銀行相關資產不能忽略以市值計價的重要性。

羅瑋表示,美國有4000多家銀行,每家都嚴格監管,成本非常高昂,因此有選擇性以不同方式來調整,台灣金融相關法規監理很嚴格,類似問題不至於在台灣發生。觀察歐美銀行事件不至於造成系統性危機,但要留意的是,美國金融體系現在是失血狀況(資金抽出),要關注是否可能影響美國中小型銀行放款能力,進而影響中小型企業,導致美國經濟成長進一步放緩。

羅瑋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時,幾家民營銀行曾面臨擠兌,政府也宣布100%存款保證,央行也提供充足流動性,的確有效平復市場,這是短暫必須要做的措施。

戴蒙則認為,存款保險如果把比例稍微上修是很好的,但不用拉高到100%,不然監理機關負擔太重、市場也可能不用判斷銀行是否有好好經營。他提議,假設存保上限是8成,不是每個人的存款8成,而是銀行存款額度的8成,關注可能會有問題的2成就好,也比較不擔心擠兌發生。台灣長期金融穩定,大家對國家主權償債能力有信心,不用拉高到存保100%。

至於是否有其他建議,戴蒙表示,過去相關專家學者曾組成團隊提出建議,但都沒被接受。第一,銀行高層薪水要受到管制,美國矽谷銀行主管可能是用淨利的一定百分比來算薪資,因此銀行資產沒有用市值計價,高層可能會操弄計算方式,以得到較高薪水。

他解釋,應該規定主管總收入1成以上如果是從紅利取得,規定把這些錢放在一個5年期才能動用的資金中,避免銀行決策「炒短線」。

戴蒙表示,第二,設計預防性的再融資方法,可能當銀行償債能力強時,要提存一些在可轉債中,確保銀行仍持續不斷有資金可以進來,這種可轉債跟瑞士信貸被註銷的AT1債券不同,後者可能導致銀行傾向擺爛。(編輯:楊凱翔、潘羿菁)1120601



標題:防金融危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強化監理壓力測試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8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