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0日電)研究發現,身體發炎情形可能與失智症發展和病程有關,尤其血管型失智症,長期壓力、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都被視為慢性發炎表現,治療並調整生活型態,有助降低失智風險。

高齡社會之下,失智症成為多國重視的老年疾病,而隨著身體機能老化,慢性發炎也是引起常見老化慢性疾病的主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梅克力(Dr. Krisztina Mekli)日前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發表有關全身慢性發炎與日後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研究。

研究中發現,較高發炎程度與3到11年後被診斷為失智症的風險有關,但結果也顯示增加風險很小,兩者間關聯性並不是因果關係,未來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其中可能機制。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國內專家解析這份研究結果與相關資訊,並發布新聞稿。

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偉烈說明,這項研究對於發炎和認知功能如何產生關連,沒有太多機轉上的實證資訊,雖然嘗試分析討論不同種類失智症是否在發炎指標有不同表現,實際沒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因此在實務方面,黃偉烈認為,這項研究尚不適用於臨牀的診斷用途,比較合理的理解是,偏高的發炎程度有可能為認知缺損的多種風險因子之一,但此一結果有沒有族群差異、是透過何種路徑產生對認知功能衝擊、是否受到其他潛在幹擾因子影響等,仍待釐清。

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傅中玲表示,失智症的病因十分複雜,臨牀上分成許多類型,但以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和血管型失智症來說,兩者都與神經發炎有關。

傅中玲指出,這篇研究發現,血管型失智症和神經發炎比阿茲海默氏症更相關,而長期壓力、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都被視為慢性發炎的一個表現,因此治療慢性疾病和症狀,減少壓力和健康生活型態,均有助減少慢性發炎,進而降低失智風險。(編輯:陳政偉)112720



標題:發炎與失智可能相關 就醫及調整作息有助降風險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576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