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米年 台北植物園展覽秀栽植與部落文化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聯合國農糧組織訂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農委會林試所與布農族卡裏布安村重振小米栽種,即日起在台北植物園舉辦展覽,秀多種台灣小米及現地栽植5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今天舉辦活動,分享在台北植物園區內試種台灣小米的栽種成果,宣布台北植物園區內日式庭園「南門町三二三」,即日起開設「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
林試所組長董景生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林試所持續蒐集、恢復台灣原生種植物中,因應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將2023年訂為「國際小米年」,且長年合作的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卡裏布安村族人也想重振部落小米栽種,雙邊展開多元合作,希望讓更多民眾知道台灣小米糧食作物與文化。
除了部落保種栽種,董景生指出,2月起,林試所也用卡裏布安村提供的5種小米,在平地的台北植物園內栽種,或許因卡裏布安村海拔800、900公尺,溫度較低,台北盆地較熱,原4個月的生長期,提早1個月就收成。
董景生說,民眾到台北植物園看展,可看到現地生長的5種小米,包含紅小米、彩虹小米、沙風岸小米、伊法兒小米及分岔小米;「南門町三二三」室內則可看到這5種小米種實實體,還有達悟族、排灣族等其他原民部落提供的小米實體,以及其他種實。
董景生解釋,除了小麥、大麥、稻米、玉米等主要糧食,種實及栽種規模較小的小米等也是FAO定義的傳統禾本科小型農糧,林試所希望推廣給更多人了解,例如台灣油芒也是其一,為台灣特有種,部落會與小米一起栽種,利用它較早收成吸引小鳥食用,避免小米減產。
卡裏布安村部落會議主席Nieqo Soqluman說,台灣油芒若作為食用,還可提供不靠海的部落族人有關深海魚類才有的營養成分。
關於小米文化,他說,家中長輩對保種很重視,所以家裡仍栽種小米,自己也在當地小學教育學童民族教育時,讓學童學習部落小米糧食與文化,小米若是糯性作為釀酒,非糯性則食用,且喫多種,不會單喫一種。
董景生補充,小米正是布農族7大祭儀的重點,布農族著名的八部合音,就來自祈禱小米豐收歌;林試所也找麵包名師吳寶春研究小米製作麵包,沒用牛奶,1款用台東原民栽種的小米所做的司康即有奶香;除了部落栽種,台北盆地4500年前也有小米,因為台北植物園遺址的種子標本裡就有史前「碳化小米」。(編輯:管中維)1120721
標題:國際小米年 台北植物園展覽秀栽植與部落文化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