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北京3日電)中國明天將舉行一連三天的中非合作論壇。這是疫情結束後,北京舉辦的最大規模主場外交,也是內部經濟放緩,與美國、歐盟在產能過剩問題激烈交鋒下,欲爭取市場的大外交活動。

中國1日開始迎接來自非洲的50多個論壇成員國家代表。官方鋪天蓋地的宣傳與描述中國與非洲國家的情誼,不論是官方新華社的長篇特稿,或是地方媒體如新京報的圖文並茂整理,均在傳達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地位。

這些官方論述時常引述經貿合作的數據佐證友好發展。例如,中國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截至202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超過4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非洲各國累計參與新建和改造鐵路超過1萬公裏、公路近10萬公裏;過去3年,中國企業為當地創造超過110萬個就業崗位。

然而,境外媒體、研究機構則多聚焦在中國援助建設非洲而來的「債務陷阱論」;同時,隨著中國內部經濟放緩,對外遭西方國家限制產品輸入,產能過剩的隱憂與輸出更多中國商品與技能到非洲的訴求,也成為外界更為關注的議題。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是今年中非合作論壇的座上賓,他在開幕前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達希望能縮減對北京的貿易赤字,引起外界側目。

路透社報導分析,西方國家對於限制中國製的太陽能面板與電動車出口日益迫近,尋覓買家承購遭歐美認定的產能過剩商品,對於習近平而言,可說是今年中非合作論壇的當務之急。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向中央社表示,中國以往除了爭取市場和資源以外,也對非洲進行投資,輸出中國資本。這是中國鞏固外交關係的一個工具,希望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受惠國可以在外交上,尤其是在聯合國,協助推動中國立場。

不過,莊嘉穎指出,中國是否系統化設置債務陷阱,其實還在爭論中。中國在許多投資地需要承擔的風險不少,所以將投資項目、礦物或其他資源當抵押,一旦借債國無法償還債務,中方就會收回。中國投資不能忽略商業和戰略考量,「不純粹是援助」。

他進一步剖析,近年來中國因為經濟增長放緩,所以往後是否能夠一樣大手筆地參與境外投資和其他經濟活動,是可以觀察的一點。此外,中國要了解它現在是經濟大國,以往在成長中的一些手法和政策,現在未必繼續可行,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確保經濟合作的穩定和持續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回覆中央社,非洲遠非美國對中競爭的優先區域,但中國在對歐關係有所惡化和周邊關係困難多發的情勢中,非洲的意義較顯著,可謂多少無奈中的不對稱競爭。

時殷弘指出,中國對非洲立場,總的來說一向得到非洲歡迎,但援非財力顯著相對減縮,「非洲似無抱怨,但即使抱怨也沒用」。(編輯:楊昇儒)1130903

莊嘉穎
習近平


標題:中非合作論壇將登場 中國產能過剩欲爭取市場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437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