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4日電)百年大疫COVID-19到底對人們造成什麼影響,「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作家、美國社會學者克萊能伯格在新書裡,從教育現場、弱勢社區等探索人類社群凝聚契機與社會問題。

臉譜出版透過「疫情教會我們什麼?」書訊指出,人們得探究病毒學,才能理解導致致命疫情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仰賴經濟學,才得以解釋為何某些紓困政策比較有效;而「社會」因素則在決定誰生、誰死、誰得挨餓等各個層面扮演關鍵角色。

臉譜出版認為,若百年大疫諸多統計數據讓人們對大規模死亡日漸無感,也許挖掘比數字更為深刻的故事與市井生命經驗,得以將社會全貌與進步方向看得更清晰。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瑞克.克萊能伯格(Eric Klinenberg,又譯艾瑞克.克林南柏格)在20年來的研究中,持續探討重大危機為社會帶來的啟示,如他的前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思索散沙、個人主義化的社會。

2020年,克萊能伯格所居住的紐約恰好是全球疫病流行致命熱點,更一度進入暫停狀況,他則利用疫情之初觀察紐約5大行政區情況差異,找出可供見微知著的居民深入訪談。

當中,包含身處頭幾個真正意識到疫情威脅區域的小學校長;協助當地醫院取得所需資源並保護選民生命安全的政府職員;因疫情生計出了問題,家庭難以溫飽的酒吧老闆;在疫情中建立起互助網絡的退休檢察官等。

疫情雖看似逐漸遠離,但在大疫過後,還有待人們努力爭取改變、且不能迴避的問題,例如「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我們有沒有能力面對下一次重大危機?」

克萊能伯格網羅時下統計資料、研究報告,以他社會學宏觀視野與各自獨立生命故事相輔相成,他認為解開這些問題的重要性超越疫情本身,與人們的相關性也不會僅限於2020年。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記疫」人文社會團隊推動者林文源也推薦表示,儘管紐約、台灣兩地脈絡不同,他山之石可攻錯,從疫情帶來的全球鉅變、各國因應調適,乃至於後疫情時代開啟的全球新地緣政治,書中諸多面向都有助於反思本地社會當年的恐慌、爭議與激情。(編輯:陳仁華)1130804



標題:疫情教會人們什麼 美國社會學家挖掘大疫下故事啟示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3406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